弹指经年过,岁月忽已老。
时间就这样在指尖流转,年复一年。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于是,道家讲究炼丹求药,甚至为此奉献终生,只为求得一个“白日飞升”的结局。只是求者甚众,得者甚少。
而儒家则不一样,儒家承认生死的实在性,把这看成每个人都不可躲避的必然归宿,把对永生的渴望和追寻放在现世的生命中。
对此,“修身以俟之”才是最好的方法。
生命会随着弹指岁月渐渐逝去,而人生却可以在道德文章中走向不朽。
所以,中国儒家有“三不朽”的说法,《左传》里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孔颖达对此做出了解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其实如果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
而“三不朽”所成就的,不仅仅是某个个体,更是整个家族的命运。
所以,《孝经》里对什么是真正的孝,有着这样的描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意思是: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因为一个人的功德成就,使整个家族的名声都能因此显扬,在历史上得以不朽,使后世人常加怀念,这才是最大的孝。
所以,陈藩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三不朽”呢?
立德做人自然是基础,除此之外,有人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是“立功”层面上的不朽。
同样,在“立言”的层面上,也有可以取得不朽功业的做法,那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写在书本里,流传后世。
“昔时金阶白玉堂”随时都会做风流人散,更有价值的,更能获得“不朽”的,反而是那“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感慨岁月弹指而逝?又何必畏惧一别之后,自己又远在天涯?
真正让你无所畏惧的,不是岁月不再流逝,而是你心中有了前行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