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5G,需要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或思维方式?如果心态不对,你很可能错失机会。
一种情况是盲目地拥抱新趋势,你会滑向另一个极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从一开始就拉黑这种趋势,我就专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心态?首先是与对于趋势前景的认知误区有关。这个认知误区就是,我们常常把综合型愿景与阶段性实现混为一谈。这可以说是人的天性。
举个例子,当你听到“春天”这个词的时候,头脑当中马上会呈现出一幅美好的景象,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三月三日天气晴,长安水边多丽人,等等。但实际上春天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我们中国人把一年分成四季,每一季是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又细分为六个阶段,差不多每15天是一个阶段。以春天为例,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正如立夏、立秋、立冬是夏天、秋天、冬天的开始。
但是,在立春的时候,可以说是完全感受不到春天的。好多时候,立春是在春节之前,你回忆一下,每年我们过春节的时候,你感受到了春天没有?北方的朋友会觉得极其寒冷,那完全是冬天的感觉。
但是,古人的智慧就是高啊。虽然你感受不到春天,但事实上从冬至开始,春天已经发生了,因为太阳的直射光线已经从南回归线往北移了。这个从理论上说,北半球的温暖和光明正在增加,但你实际的感受是三九严寒。
立春之后是雨水,一冬无雨,这个时候下了一点点小雨,但是你仍然感受不到春天。然后是惊蛰,人们更感受不到,潜伏在地底下的那些昆虫开始惊醒了,但并没有在地面上跑。一直到春分的时候,你才感受到了一点春天的气息,昼夜平分,天气确实是暖和了,远看草色近却无。
但是,我们会常常把春天的后半段,尤其是最后阶段的景象来代表整个春天,草长莺飞,百花盛开,它只是春天最后的一个阶段。它并不代表春天,顶多只能代表春天的1/6。但是,我们常常用这个只代表1/6的状态来描述整个春天。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比喻,这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提醒我们要把那种静态简单的描述与实际动态复杂的过程区别开来,把综合性愿景和阶段性实现区别开来。如果你有这个意识的话,你看5G就既不会激进地去拥抱,也不会激进地抱残守缺。
5G进入我们的生活世界已经一年了,尽管你感受不到,但是它在悄悄地发生。就像一首摇滚歌曲里唱的,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还是说不清。有很多的产业趋势、技术趋势,都可以用这句话。
媒体以及熬制科技鸡汤的人特别喜欢用那种某一个事态的截图,来告诉你,这就是5G,这就是区块链,这就是AI。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要不要进入?其实,当你明白了我前面讲的观察事态的六阶段方法论以后,要不要进入的问题,就可以置换成你要以什么样的节奏行进的问题。
首先,要走向牌桌。接下来,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要以什么样的节奏、力度,什么样的轻重缓急出牌、下注。
【妄念与成事】
我们的大脑与其说是处在思维的状态,不如说是处在各种念头随起随灭的状态,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什么叫妄念呢?作家冯唐对妄念有个定义,就是你看到一个东西,你想过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但是,你从来没有认真地想过要得到这个东西需要什么样的代价,经过什么样的阶段,以及要放弃什么,你只是随机地泛起了这个念头。以什么样的时间表、路径图,在什么样的阶段实施,以什么样的取舍标准进行trade off,你从来没想过,那这些东西都叫妄念。
我们现在对5G的种种谈论,不管是乐观主义的,还是悲观主义的,往往是跟妄念有关,而不是跟创意、创新有关。
妄念所驱动的创业和新项目的启动,都会无疾而终的,或者常常陷入这种状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开始都是很好的,然后很少有实质性的结果。要成事,就要have it done,把这个事情搞定。
【初级阶段思维】
面对一个趋势、风口,我们要用成事的态度,而不是停留在妄念的层面,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初级阶段思维。
什么叫初级阶段思维呢?
就是不管前程多么远大,要首先知道我现在在哪里,我所处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我的紧迫需要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我现在的着手点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