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静的人不到5%
遇到事情可以冷静下来的人不到5%,
在一本书上看见这个观点时,
说实话我有点难以置信。
我一直觉得冷静和冲动的人,
最多也就是一半对一半吧。
你可能会觉得,我也许就是那5%吧
我和别人争执时,从来不会吵得面红耳粗,领导给我布置的傻逼任务,我会微笑着说好。
不不不,你这不叫冷静,至少算不上这里说的冷静。
我们总是把偶尔的理智,当做自己的冷静。
冷静其实是两个词,一个是平心静气不去感情用事的“冷”,一个是毫无偏见的去分析道理的“静”,整个词是带有行动力的。
比如说,你和朋友吵架了,你面对着他,忍住没有说的伤人话,这只是相处时基本的理智;
你和他朋友吵架了,你先让自己平静下来,你去回忆你们发生矛盾的原因,你思考事情还有没有补救的余地,你分析是选择道歉、和解、还是原谅,然后想想去说点或者做点什么,可以让他平静,弥补这次争吵,你这样才是真的冷静。
冷静是平心静气、毫无偏见地分析道理而不感情用事,是一种方法。
有的时候你不明白,为什么他明明和我一起偷懒,一起吹牛逼,平时都是一起玩的人,但是一到关键时刻,人家成绩也高,业绩也特别好。
而自己以前那个不起眼的同学,现在只能从别人的口中听听,如今有多大的成就。
其实相差的,很大就是这一份冷静。
遇到一切困难,你可以去冷静,在脑海里记下原因、难点、解决方法、备用方案。
如果你可以做到,你就已经是最优秀的5%。
行动与情绪
为什么你已经告诉自己要冷静,却始终只停留在理智的层面?
有句话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而你其实连想也不太愿意,毕竟动脑子其实是一件挺费劲的事情;
而最轻松的想法就是:想那么多干嘛。
你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冷静的对待每件事。
然后领导吩咐你,布置了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你立刻就忘记了冷静两字:
这事情我怎么做,应该找专业的人来;
而且这个目标根本就不可能!肯定是闭着眼睛瞎讲的;
他能有什么道理,领导动动嘴,手下跑断腿;
算了想那么多干嘛,按他要求随便弄弄好了。
你呀你,特么连新的借口都懒得多想一点。
然后还要说自己脾气好,人缘好。
掌握不了冷静也没什么大不了
优秀的从来也只是少数人,你能把事情完成,每个月拿着工资,你心满意足,领导也没什么可以指责的。
关键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最喜欢自欺欺人。
你把自己不愿意动脑子,归咎于布置者没脑子,你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拒绝去思考,去做出规划,只想做一个听指令行事的人,然后还自命不凡。
如果每一件事之前你都可以冷静一下,不用太多,按照基本的逻辑分析一遍,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进步很多了,这就是冷静作为一种方法的优秀。
冷静期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首设离婚“冷静期”,称已经成功挽回27个家庭。
媒体中所举的案例不作评价,但是如果用冷静的方法去理解,对于这项政策也能理智的看待了;恋爱时更多源于爱情的浪漫,但婚姻则是两个人实际的生活,需要冷静的对待。
离婚有法院给你设定的“冷静期”,生活中,冷静期只能源自于自己。
我的朋友乔哥,最近一直在和抱怨。
“我随时都处在辞职的边缘。”
“你辞职的时候有过哪些想法”
“又是这么一个傻逼任务,真是不想做了。”
我把这个“冷静”理论说给他听之后,他只是再次推脱的说:能相对理性的就已经不错了,你说的那种冷静,能做的恐怕都是圣人。
诚然,我们肯定做不到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但至少可以给自己一个冷静期。
冷静期不是让你拖延时间,这是一条Deadline,你要在这个时间里去思考,让你不愿意动的脑子跑起来。
你辞职最大的问题?
你现在还不想辞职最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解决方法吗?
或者有更好的办法吗?
至于心态、习惯这些个人问题,问问自己人生中还有没有过类似的时期。
就算最后也做不出决定,这样的冷静期,无论你辞职与否,都会给你一定的帮助。
什么叫冷静期,让你去思考去行动,只是在口头上嚷嚷着,却不付诸行动是没有意义的。
你不去做只是懒,甚至于懒得想。
至于成不成功,你要去做了才知道,成功本来就特么不容易。
当你患得患失的抱怨时,人家已经在思考过后早就脱离了这个阶段,远远的甩开了你。
其实大多数人做事啊、学习啊的速度都不会差太多。
所谓弯道超车,无非就是你每次犹犹豫豫,反反复复的时候,人家已经冷静的思考,做出了行动。
冷静不是一瞬间的爆发,这是一种习惯的行为方式,就像给你安上了指南针,它会指引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冷静你要懂,冷静期希望你能给自己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