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走向理性和清明》(一)

读《走向理性和清明》(一)

作者: 向着明亮那方 | 来源:发表于2020-03-23 17:19 被阅读0次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走向理性和清明》。理性清明,是我向往的境界,不论是在教书还是在做人上。

    整本书阅读这套书买了也有些时日了吧,抗疫期间,学校停课,于是我拥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本来可以把这本书集中两三天的时间痛痛快快地读上一遍,但是没想到的是,我的时间被分割成无数个不堪入目的鸡零狗碎,根本很难沉下心来,去安静的阅读。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是我懒惰的借口。晚上儿子入睡以后不就安静了吗?这时候我常常掉在手机或者电影的泥淖中出不来。

    隔三差五的读上两页,算没有让书上落很厚的灰尘。不厚的一本书,我还是读完了。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内容以及余老师的理性清晰的表述。

    整本书阅读得纳入语文课程以后,一直备受关注,处于炙手可热的状态。前几年做过一个课题,是关于课外阅读的,对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研究有些许了解,所以对整书阅读比较感兴趣。

    读了这本书,回过头来再去看当初做的课题,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那个课题我只做到了让学生读,至于如何指导、评价读的效果,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所以整个课题现在看来选题较大,研究的点不够集中,当然研究注定无法走向深入。我只好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安慰自己——语文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读余老师的这一本书,确实让我的思路变得开阔了。曾经的困惑,也觉得豁然开朗。我们只重视了,让学生去读,而没有把整本书阅读提高到课程的高度。也就是说,整本书的价值,我还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所以在实施的时候,囿于眼光和能力的限制,整书阅读仅仅局限于感觉和兴趣,没有真正发挥整书阅读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阅读就是生活,阅读就是学习,阅读就是成长,如何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伙伴和资源?让整本书阅读能够超越基于感觉兴趣的课外阅读上升到课程的层面,思辨性读写就是一个重要的路径。

    对这本书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余老师的这本书分三个部分:整本书阅读、思辨读写、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结合自己20年的实践经验,以《三国演义》《俄狄浦斯王》《水浒传》《鲁宾逊漂流记》等阅读教学实践,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如何在整本书阅读中进行思辨读写训练,写得太好了。

    余老师直言不讳的指出,当今阅读教学的现状量少质次结构一片感知,印证式阅读的主流。一篇千字文,不论怎样画团锦簇所承载的思想和内容总是有限的,但是随着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热爱心知识,渴望挑战,教材上那简单的几十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平时如果只读一些容量小,思想浅薄的短文,时间久了,学生就容易养成很随意散漫浮躁的阅读心理,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浅阅读。特别是近几年手机终端的兴起,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学生习惯了读一些快餐式的文章阅读,现状让人不堪其忧。

    相反,如果读物的内容保持恰当的新鲜感与挑战性,保持略高于学生的阅读水平,长度和容量就需要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清晰,前后关联并出杂念,并且还要有一定的人生体验,知识背景和逻辑修养这一点,恰恰目前的阅读教学所稀缺的。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误解,认为思辨读写都是高中老师的事情。因为初中生所学的课文大都是感性的文学作品,作文主要也是记叙文写作,需要思辨阅读吗?看来这种认识是十分浅薄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走向理性和清明》(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sf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