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6期“行”专题活动
看新闻联播播报:5月22日—28日是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5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力争到今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垃圾分类这个话题不新鲜了,虽然垃圾分类这个词已经深入人心,但人们的行动并没有跟上。最近新闻联播连续播报,看来是要下大力气规范整治了。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要想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需要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大提升,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我太希望有这种氛围了,有了这种氛围,我在生活中将不再有“鹤立鸡群”的格格不入。
我是绿色环保生活意识较强的人,而且在积极影响着身边的人,虽然有时会让身边的同事感觉矫情,但我扔在坚持着自己的本心。
我在单位餐厅吃饭,经常会被同事笑话:“哎呦!吃得这么干净。”
没錯,我比任何人的餐盘都干净,除了骨头、鱼刺之类,没别的。你再看其他人的,多多少少都会有剩饭剩菜,即使没有剩饭菜也会有餐巾纸堆在盘子里,直接倒入泔水桶。
我从来不剩饭菜。取餐会少量,不够吃再去取。有同事看着我光光的餐盘,好奇:“你就没有不爱吃的吗?”
“不爱吃的干嘛要拿呀?这是自助餐。”我反问。
“不拿来吃,那你怎么知道爱不爱吃呀?”同事和我较劲。
“什么菜自己爱不爱吃还能不知道吗?如果确实不知道,可以先取一点点尝尝,喜欢吃的话再取,如果不喜欢,取的那点就尝尝了呀。”我反驳。
“……”同事无语。
我餐盘里没有餐巾纸,并不是我不用,但我一餐饭一般抽一张,身边人都是“蹭蹭蹭”抽好几张,见我只抽一张,会递给我几张,我都会拒绝,说:“一张就够用”。往往会遭来“好心人”的白眼。
吃完饭去清理餐盘,我都是先把餐余倒泔水桶,然后再走几步把纸巾纸放垃圾桶。一起吃饭的同事觉得我多此一举,笑我:“别人都往这里倒,你一个人这样子做有什么意义吗?一点用也没有。”
“我习惯了,往这里倒我心里过不去。”我也笑。
浪费可耻还是深入人心的,在我固执地坚持下,经常和我一起吃饭的同事也被我影响着,餐盘越来越干净。
2008年,国家发布“限塑令”,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但这么多年过去,塑料袋并没有限制住,超市、集市还在用,人们好像已经摆脱不掉塑料袋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我虽然不能摆脱掉塑料袋,但尽量会少用。比如去超市,买菜、买水果、称重的时候,我都要求服务员把几种瓜菜装一个袋子里,价码贴在一个袋子外边。有的服务员会不屑一顾,好像打乱了她的工作流程。在集市上就不一样,感觉会好很多。我如果要求摊贩把几样装一个袋子,如果是香蕉、西瓜这种,我会不让装袋,直接带走。摊主都会因为我节省了他的包装,对我表示感谢。
说了这么多,只是说了少产生垃圾,离分类还有一段距离。要想垃圾分类全覆盖,设备设施的投入还不到位,以前院里有过自助废品投放机,可以分类投放可回收垃圾换积分,方便又好用,但不知什么原因,自助机撤掉了。
小区里虽然摆着好几个垃圾桶,但根本不分类。像电池等有害垃圾,我就很头疼,我不想往垃圾桶里放,可确实没地方投放,有时候攒在家里放好久。可回收的纸箱、饮料瓶之类的,没有自助分类投放机,攒着卖不值当的。我发现每天都有翻垃圾桶捡废品的,就把这些单独装在一起,放垃圾桶旁边,有拾废品的直接就可以拿走,省得在垃圾桶里边翻了。
这几年,极端天气频发,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病了,这需要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共同努力,而“垃圾分类”就是我们能为我们的家园做的一点点贡献。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