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传》精读14:人才

《曾国藩传》精读14:人才

作者: Sally_Lee | 来源:发表于2022-11-13 13:37 被阅读0次

如果说洋务运动和对洋人的态度展现了曾国藩全球化的视野和发展性的战略眼光,那么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则是他固根之本。

曾国藩一生对人才问题非常重视,认为这是天下兴衰的关键: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在清王朝的危机中,曾国藩认为选拔和培养人才是挽救大清的重要措施,同时,他还有一个“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中国社会整个的风气受居于高位的少数核心人物心性品行的影响,因此他还致力于培养“正人”,以为“种子”,来挽回天下颓风。他在家书中说到: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在求才、育才的思路下,一般官员的幕僚不过数十人,而曾国藩的身边,盛时保持着一二百人的幕僚队伍,除幕僚外,还有候补的官员、法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师等,中国一切出类拔萃和著名的人物,都被他磁石般吸引力的品德和声誉所吸引,曾国藩对于有学识和天才的人,一向也是极为钦佩,且乐于和他们交往的。

曾国藩的人才实践大概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求才,他认为寻找人才要如同饿鹰扑食,贪商求利;第二步是观察,每有投效者,曾国藩先发给少量薪资以安其心,后亲自接见,认真面试,考核标准兼顾“才”和“德”,在后面一段时间内,多次长谈,进一步了解。不但察言观色,还会试之以事,验之以效,通常新人到来后,几轮长谈,还会派他们到前线去经历一段时间,让新人了解前线近期情况的同时,鉴别他们的能力;第三不是培养,他会把自己当作老师,对人才定期考试,并通过谈话和聚餐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读书心得,和孔子一样,曾国藩内心深处很热爱老师这个工作,甚于做官,同时,他也擅长“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

经过这样的实践过程,曾国藩幕府中大部分人都对他感激终身,他也发掘和培养出了李鸿章这样的旷世人才。曾国藩用人,有一个宗旨: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做将帅的,不忘为下属立业成才,在保举下属方面非常尽力。据统计,天京克复前后,湘系“文武错落半天下”,当曾国藩去世时,所有的总督都曾经做过他的部下,并且是由他提名的。

当然,不光是幕僚从曾国藩这里获得了收益,曾国藩也从幕府中收获巨大,还确立了李鸿章的接班人定位,让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得以巩固和流传,而李鸿章也不负重任,完成的可圈可点。

不论是国家还是组织,人才都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人才的导向和培养体系决定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和效率。从这点来看,曾国藩还是颇有全局和前瞻的发展性思维的。值得敬佩!

相关文章

  • 《曾国藩传》精读14:人才

    如果说洋务运动和对洋人的态度展现了曾国藩全球化的视野和发展性的战略眼光,那么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则是他固根之本。 曾...

  • 曾国藩传14

    今天继续学习《曾国藩传》的第八章《太平天国的平定》。曾国藩为拥护民族文化而反对洪秀全,不仅在道理上可以说得...

  • 《曾国藩传》精读7:悔悟

    湖南首胜后,曾国藩认真总结,进一步对湘军进行了整顿和优化,经过一番修整,湘军从长沙出发,攻向湖北,一路所向披靡,收...

  • 《曾国藩传》精读10:天命

    在奕䜣和慈禧的坚定支持下,曾国藩进入了一生之中难得的顺境。 政治和筹饷的优势下,曾国藩决定分三路大军,开始对太平天...

  • 《曾国藩传》精读11:“退却”

    同治三年,曾国荃终于取得了南京的最终胜利,此时,距湘军成立已经十二年了。 湘军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 有书记载,...

  • 《曾国藩传》精读9:果断

    咸丰皇帝去世前,曾国藩凭借收复安庆,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两江总督,统管江苏、江西和安徽三省,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有了举足轻...

  • 《曾国藩传》精读6:博弈

    创办湘军,是曾国藩呕心沥血做的一件事情,建立这支军队,不为自己,而为挽救大清的危亡,因此,他对这支军队寄予厚望,且...

  • 《曾国藩传》精读5:责任

    借一次出任江西主持乡试的机会,曾国藩想要离开京官圈,短暂修养。不料途中家母病逝,只得放弃乡试主持工作,回家奔丧守孝...

  • 《曾国藩传》精读13:变局

    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敏锐地意识到中国还面对了一个比太平天国更危险的对手,也就是李鸿章说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曾国藩传》精读12:清浊

    曾国藩读到现在,最大的感悟就是他以圣人要求自己,现实中却做出了一个最真实的人。 今天来讲讲他的清与浊。 两江总督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传》精读14:人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wh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