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ChrisQu的第15篇历史小故事
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如果清政府没有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会怎么样?”
咋一看这个问题有点奇怪,敌强我弱,人家都兵临城下了,难道我们还能不签吗?
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大胆脑补假设一下,大清真的死猪不怕开水烫,老子就不签,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打死我算了。这样的态度其实列强还真不好办。
甲午战争的时候,当时日本已经攻下了旅顺港,旅顺隔着渤海就是天津和北京。这时候时节已经进入冬季,在东北作战的日军这时有2种意见:
1、乘势直接攻入北京,尽快和清军主力决战,直捣黄龙。
2、冬季暂时屯兵休养,等第二年春天,天气好点,再出击。
战略计划传到日本天皇那里,天皇觉得还是不够完美,于是找来了伊藤博文。当时虽然伊藤博文是首相,但他还是属于文官,能参加军部会议的只有最高长官和参谋长,所以军部对伊藤博文来参加不甚满意。
但伊藤博文的意见一下子语惊四座,他首先把2个方案都否定了,并提出严厉的批评。他的观点是,战争一旦爆发,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结束战争。直接从奉天杀到北京一是天寒地冻,很容易陷入对日军不利的持久战,就算一路推到北京,但问题是,北京打下来以后怎么办?
伊藤博文认为,打下北京,消灭清政府并不困难,而一旦清政府垮台,中国就会陷入群雄割据的情况,现在英美法德俄都在虎视眈眈,到时日本不但失去了一个和谈敲诈的对象,还会让西方列强来捡胜利果实。
当时日本是举全国之力来入侵中国的,如果没得到赔款,还要继续和西方列强开战,显然得不偿失。
所以当时情况,各国列强其实都不打算把清政府推翻,而只是想敲诈威胁。就好像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情节,一个名人被某个小人物抓到一个把柄,比如出轨什么,最后有那个小人物真的会公布这个名人的丑闻吗?一定是没钱了就去敲诈一下,拿他当长期饭票了。
历史上的清政府就是这样的“长期饭票”,但我们再开下脑洞,如果我们硬气一点,一个条约都不签,赔款也不赔,大不了3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大清提前亡了。要真这样可能对中国真是好事。
有人可能要问了,都亡国了还算什么好事,别急,慢慢分析,为什么说好事,有几点
1、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数目是343个,当然不全是大清签的,但割地赔款的事基本都是大清干的,2次鸦片战争赔了几百万两,割了香港;北京条约和瑷珲条约被俄国割了蒙古、新疆、东北大部分地区;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又赔了日本2亿两;辛丑条约最厉害,赔了列强11国9亿8千多万两。这钱先放着,
2、被缴获的各种战利品,甲午一战,日军全军拥有的战炮300多门,缴获的大炮居然有608门;整场战争日军消耗炮弹34万发,子弹124万发,缴获的炮弹260万发,子弹1745万发;还有北洋舰队没有被击沉的军舰,7000多枝13连发毛瑟步枪。日本当年财政收入大约为6000万两白银,一场仗打下来够日本白吃4-5年。
3、日本在甲午战争前曾经对大清安插了众多间谍情报人员,基本把大清的情况都摸清了。详细到什么程度,日本当时已经计算出大清一年财政收入在8000万两白银左右,但实际老百姓缴纳的税款至少是这个数字的四倍以上!多出来的钱去哪了?就是被地方官和各种利益集团贪污瓜分了。
4、赔款的这些钱最后是谁出的?可以说是朝廷出的,但朝廷的钱也是税收来的,条约签了,可皇上和皇天后可没有挨饿挨冻,官员们也继续中饱私囊。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
综上所述,大清国通过割地赔款的苟延残喘,完全是在给敌人GDP做贡献。那如果大清真的提早亡了,中国又可能是一幅什么景象呢?
首先肯定会是群雄割据,可能会有列强各自扶持的势力上台,袁世凯很可能会脱颖而出,而且这些势力的军事能力和战斗力会非常强。
很可能会有“新义和团”出现,和原来大刀弓箭的义和团不同,因为没有赔款,“新义和团”会有全套德国装备,甚至有克虏伯大炮,他们将让列强痛苦不堪。
改革会更快的发生,会有更多的康有为、谭嗣同,有一群人会开始讨论议会、民主、共和,也存在小部分人想复辟。
战乱会发生一阵子,然后终会有一个人站出来领导一群人,他也许还曾经在德国或欧洲其他地方留过学,在那个年代他会知道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说过:“当代的所有重大问题不是靠投票和多数表决能解决的,而是靠铁和血”。最终他会团结所有人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
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借着这个脑洞我也想到,中华民族过去遭受过很多苦难,但每一次我们都能重新起来,也许在未来我们还会遇到许多挑战,但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说的那样: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