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后,北京一直都很闷热,全球气温都变得异常,今早看到新闻说法国今年夏天温度突破72年来之最,部分地铁线路至今未安装空调,温度测量时几近50摄氏度左右,浪漫之都在高温的焦灼下也难以持续维系优雅,貌似比我们过得还惨。
遇到数伏天哪儿也不想去,随便出去一趟回来一身黏腻,还要冲澡,在整个北方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每天冲两次澡简直就是资源浪费。更何况,现在北京的水还是南水北调从我的老家丹江水库那边引调过来的。今年五一小长假回家的时候,听我哥说老家去年到今年降水量都很少,持续干旱。前几年,从南阳火车站驱车回家的路上刚好路过那条伴随我整个童年的老白河,一条横跨将近两公里的淡水河,在过去这十几年间就这样一点点走向干枯了,浅滩也一年比一年少,甚至大部分地方都长出了一米多高的苇草,两岸的树木也不如童年般葱郁,变得老态龙钟。更别提会有我们小时候几个玩伴儿在河边疯狂追戏的画面。相见不如怀念,所以这十几年我每次想回老家的欲望也不是很大,只是还惦记着那些挂念的家人,后来从南阳到家的高速有了以后就不再经过那条童年的河,那条河在我心中的样子也永远定格在了童年时样子,依然美好。
小时候在老家,天气热没有空调只有风扇,降暑纯靠去河水里泡着,消磨时间纯属自娱自乐的野生项目,春天玩儿泥巴,夏天打着手电捉知了,秋天漫山遍野的苹果、野枣---没人看管,随便摘,冬天河面上溜冰嬉戏,那时的我们都很快乐,童年的趣事毫不逊色于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没有了童趣,在湿热天儿,连出门的勇气都没有,索性就待在家里吹空调,肥宅一直都是我的最爱,最好没有任何聒噪,没有工作的琐碎,顺便可以发呆半小时,大脑完全放空,那就再好不过了。刚打算放空两分钟,气氛异常宁静,又有些不习惯,眼睛搜索能及之地,找儿子的身影,只见他安安静静的拿着一个“可爱多”冰淇淋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在那儿一阵猛舔,吃的满脸都是奶渍,可怜的小人儿,童年除了有好吃好喝的东西、大人无休止的限制令外却没有披星戴月,与天地同眠的畅游快感。或许他感觉不到,只是我用他的人生与自己的童年做了比对,仿佛障碍了他的自由。
年龄越大,怕的东西也越多,想要去尝试的东西却越来越少。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气儿,但凡有点时间也只剩下回忆了,更多的需要只是专注于简单的生活步调,从注重兴趣的宽度转变为专注于深度的培养,当习惯变成自然,生活的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时间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想法和体验感。岁月,从未辜负我们,它让我们在自己生命的长河中助力我们成为了真正的自己。
2019.7.27日于京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