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启《道德经》解读新视角。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在前一章中,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因此他在本章的开篇就点明“绝圣弃智”。
实际上,最好的圣明,是不用所谓的“智慧”折腾老百姓,让老百姓自然而然地生活。这样,老百姓反而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抛弃隔绝一些表面化的仁义礼智信,回归于大道,老百姓自然会变得孝敬慈悲。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对功利的追逐,抛弃各种方法和技巧,不去追求那些成功之术,不刻意地积极进取,国家就不会有盗贼,因为老百姓不生起过多的欲望,就不会起偷盗之心。
过于追求成功,过于追求功利,一味地励志,整个社会看似繁荣进取,实际上充满了欲望和喧嚣。很多励志学、成功学的本质,并不是改善人的生命质量,而是让人更相信欲望能实现。欲望的膨胀,还有对欲望无休止的追求,执著地追求一些或许不可能实现的期待,就是励志学、成功学。
当然,正面积极的态度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欲望和执著。过于追求欲望,迎合欲望,就会远离知足常乐的生活,远离大道,远离一些质朴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反对励志学、成功学的原因。换句话说,我只是反对表面化,反对用美好的借口来掩饰欲望,更反对用任何方式来刺激人的欲望,让人远离质朴本真的生活。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无论用圣智、仁义和巧利来治国,还是治心、治身,都是远远不够的。
老子坚决反对追求功利,反对急功近利。他提倡无为而治,提倡大道,提倡让老百姓自然而然地活着、自自然然地成长。老子认为,到了那个时候,你就算不提倡慈孝,人们自然会孝敬父母;你就算不提倡仁义,人们也会重情重义。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那么治国、治心、治身的关键是什么呢?是“令有所属”,也就是让心属于你自己。只有让心清醒、明白,人才有可能自由、安然、快乐。要想“令有所属”必须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和“绝学无忧”。
“朴”是不加雕刻的木头;“素”是没有任何颜色的衣服;“抱朴”是远离流行的、远离华而不实。
“见素抱朴”就是不要追求华丽,不要追求外表,不要追求流行,不要装腔作势,不要被流行的价值观污染,不要动太多的心机,也不要太有目的,要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要像未经雕刻的木头和没有颜色的布衣一样,干干净净,简简单单,朴素得像刚出生的孩子。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就是说,要减少私心,减少欲望,不去学那些投机取巧的东西,这样反而会无忧无虑。
【总结】抛却所谓的“智慧”,让百姓自然的生活,百姓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杜绝所谓的“仁义”,百姓才会保持孝慈的本性;抛弃方法、技巧和功利心,就不会有盗贼产生。“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不足以用来治理天下。所以要让百姓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质朴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学问,就没有忧患了。
【悟道心得】
不论是国家领导人、单位管理者还是各领域的专家,都不要为了贪图美名或赞誉,不断提出各种所谓“智慧”的方针政策和观念,要懂得务实。真正的务实就是不强求,就是自然!
2000年,为了方便照顾两岁多的孩子,我在东莞一家幼儿园工作。幼儿园规模不算大,只有百多个学生。老板很少指手画脚,当时的管理几乎就是无为而治。幼儿园的老师关系非常和谐融洽,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幼儿细心周到。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办幼儿园,政府对幼儿园的管理政策和指导方针越来越多:一时要检查幼儿园的环创,一时要开设区角活动,一时提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时又说注重养成教育不能过多教授文化知识……学校领导紧跟政策抓,经常变化,让幼师们感觉思想越来越困惑,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段时间,还经常会报道幼师殴打、虐待幼儿事件。
拥有和追求的东西越多,精神的压力越重,烦恼和痛苦就随之而来。知足常乐,懂得淡泊名利,节制私欲,不要追求更多的利益,生命就不会极度损耗,人生才能从容、淡定、快乐。
我有两个旧同事,一个在广州有房有车,年薪几十万,但越来越痛苦。因为,她是个非常进取的人,功利心很强,总在不断地学习理财、了解产品、研究市场、钻营各种能带来利益的手段,想方设法去赚钱。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一帆风顺,市场瞬息万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她经常小心翼翼、担惊受怕、或喜或悲。虽然拥有富足的生活,心灵却被欲望的执着所束缚,忧虑不安多于快乐。
另一个同事,打了一辈子工,现在也仍是个普通的打工仔,月薪不过一万。但是,她的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一个女儿快大学毕业了。她工作之余,所有精力都用在了照顾家人、陪伴孩子、读书和写文上。她的日子很平淡,心灵却宁静而富足。
“拔苗助长”、“杀鸡取卵”这些耳闻能详的寓言故事,就是告诉人们要少点机心,多点真诚,不要被欲望蒙蔽了心灵。追求急功近利,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