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才是未来最重要的能力

作者: 八段锦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22:05 被阅读899次
    人生何处不心理,待我为你八一八

    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写了一本书《驱动力》,他说现在奖惩都没什么太大用处了,因为过去我们大部分人偏外部驱动模式:比如老板答应我们加薪,我们就卖力干活;为了能拿到好成绩,我们就花更多时间读书;

    现在呢,大家都看到了,考上北大的高材生竟然得了空心病,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到底什么才能激励你呢?

    丹尼尔花了40年时间研究,他发现提高绩效、焕发热情的三大要素:自主、专精和目的。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内部驱动模式,用简单的外部奖惩已经不能激励我们了,最重要的是“我愿意”

    人类将从长期以来“左脑”统治的逻辑、计算能力为主的“信息时代”,变成以创意、共情、意义追寻等“右脑”能力为主导的“概念时代”。

    了解他人、了解自己的元能力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会有越来越多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的职业转型,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将是自主掌控生活。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那么,你了解自己吗?

    01  理智与情感

    关于自我的定义,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超我、自我的概念,到现在影响力还是非常大,而且已经被脑科学证实了,我们的大脑有认知脑和情感脑,分别负责意识和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代表高道德高理性,也是意识自我;“本我”代表本能,是潜意识自我;而“自我”,就是二者的平衡。

    如果超我或者本我一方过于强大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哲学家尼采就认为潜意识都是黑暗的,意识绝对可以战胜潜意识。尼采的成长过程中受他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

    有人说尼采“犹如石雕一般纯朴”。石雕是清白的、冷淡的,没有情感。

    尼采

    尼采对于理性和意志的推崇到了疯狂的地步。把意识和潜意识当做纯粹敌对关系的尼采,最后怎么样了呢?

    我们都知道,他疯了。

    尼采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这种拒绝本能、用意识压制潜意识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弗洛伊德就认为,压抑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我们不一定能了解真实的自我,可能是由于羞耻感、道德感,那些不被社会认可或者偏离主流价值观的东西,很自然地被埋藏在潜意识里。

    本能不可能消失,是不是只能被动地等待它默默地影响我们呢?

    一次上课的时候,有人问我,说每个人都有双重性格,当那个邪恶的你出现时,就像西游记里六耳猕猴想要打死他的师傅。这个另外的你,你会不会讨厌?有没有想过改变自己的性格?

    他说的这个“邪恶的你”可能也算潜意识自我的一部分吧。其实不是真的双重性格,而是人格的不同侧面。

    弗洛伊德就认为人生来就有性本能和攻击本能,这是我们的生存必须。这个朋友提到六耳猕猴打死师傅,也代表一种攻击本能。

    可能有人老管着你,但因为是师父、父母或者其他权威人士,你得服从他,但是心里又生出了不满,愤怒,不能表露怎么办呢?就有可能想象着要杀人。

    想象杀人和真正做出杀人这个行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把这种想法视为邪恶,其实是不了解自己为什么愤怒,也就无从改变。

    这种愤怒积攒多了,极端的情况下也会真的导致恶性事件发生。恰恰是那些平时看起来特别老实的,忍着忍着最后忍不住了,来一场大的。

    如果能早一点理解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背后的真实愿望和需求,完全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还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完整的自己。比如说带着童年阴影生活的人,自认有缺陷的人,对自己某一方面不满意的人…… 这些所谓“不好”的一面让我们深深地耻辱,就像背着定时炸弹,就怕爆炸的一天。

    欢乐颂1里面的安迪,有家族精神病史,她第一次谈恋爱的时候表现出强烈的亲密障碍。这些不能接受的东西,有时候比真心喜欢的东西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和选择。

    欢乐颂1中的安迪和奇点,始终无法真正靠近

    02     接受自己的“坏”

    另外,努力去追求完美,做一个世俗意义的好人也不是一个好选择,背后常常隐藏着扭曲的压抑。

    张德芬写过一篇文章,叫“接受自己的“坏”,才能变得更好”,谈到了自己成长的经历。

    小时候如果做错事,她的妈妈,会用非常厌烦、鄙视的眼光看她,骂她,让她感觉自己是个“坏女孩”。

    她的妈妈不一定就很恶毒,甚至都不是特例,很多过去的父母就是这样的,我们可能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带着这样的经历长大,为了“赎罪”,张德芬非常努力要求自己做个“好女人”——好妈妈,好女儿,好妻子,好朋友,她要求自己面面俱到,讨好每一个客户,搞好每一个关系。

    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特别有讽刺意义的是,已婚的她爱上了另外一个人,离开了丈夫,成为不折不扣的“坏女人”。前夫甚至骂她是婊子。

    张德芬感到深深的愧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公婆和老公。那段时间,她不见任何人,想死的心都有。

    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那么想做个圣女,怎么最后反而变成所谓“坏女人”了呢?

    张德芬用了好几年的时间,终于想明白:首先我是个女人,只要按照善良天真的自然本性活着,我本来就是个好女人,不需要刻意去表现、追求完美。

    越是压抑,越是想要去讨好,就越做不好,因为那是不正常的,早晚会出问题,即使不表露在外面,也会造成对自我的折磨。

    我们希望自己高尚勇敢、聪明能干,所有人都爱我们,因此难以接受自己也有欲望、也会懦弱、也有无能的时候。

    我们害怕真实的“我不被喜欢。

    但是,即便不去面对潜意识的渴望,它也不会消失,反而会用更可怕的方法影响我们,提醒我们。

    其实潜意识并不是一片黑暗,现代心理学发展了潜意识的概念,心理学家提摩西·威尔逊提出了适应性潜意识的概念。

    适应性潜意识更强调潜意识是一个不断进化的适应性过程,有评估、解读和理解环境的能力,可以权衡各种环境的生存优势快速采取行动。

    和弗洛伊德的原始概念相比,适应性潜潜意识的提法更强调潜意识的先进性,也就是说我们用不着那么害怕,潜意识可以让我们生活变得更自然高效、更有力量。

    我们想逃避痛苦,但恰恰是放下执念和接受完整的自己,才能让我们健康地成长。

    张德芬

    03  高估的倾向

    无法了解潜意识,是我们很难了解自己的最重要原因。另外,我们在了解自己的时候,还会有两种倾向,高估和低估。

    先讲讲高估。

    研究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校园慈善义卖活动之前问学生们,让他们预测是否有人愿意花钱买一束鲜花。

    问到自己的态度时,同学们的预测都很乐观,说会买的有83%,当问到其他学生购买鲜花的可能性时,这个数值降为56%。最后的实际结果如何呢?

    购买鲜花的学生真实比例是43%,远远低于学生们预测自己的数值,更接近学生们预测他人的数值。另外一项捐钱的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在这个实验中,显然学生们对自己行善的可能性大大地高估了,但是对别人却没有这么明显的倾向,原因是什么呢?

    研究者认为,人们不能准确预知自己行为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命不凡”,也就是说,我们认为自己更有爱心,更有可能参与慈善活动。

    不是有个说法吗,“路人不上网,网友不出门”

    网友一遇到事情就义愤填膺,说如果我在当时,绝对会如何如何,但是每次发生事情的时候,又没见到那么多人挺身而出。

    这就是我们常干的事儿,高估自己。我们经常会高估自己的善良、公平、正义感等等。

    另外,我们还有可能高估自己的快乐和痛苦。我们常常因为一件事就高估我们的未来将要幸福无比或者悲惨之极,而实际上这种预测通常是过度的。

    比如说我们以为只要发财了,人生就会变得很好,要是我能中彩票就好了!而实际上,那些真的中了彩票的人结局如何呢?调查发现,不少人活得比之前更糟了;

    再比如说我们失恋了,以为天要塌了,事实上呢,可能过一段时间我们又能找到新的恋情。

    正如亚当·斯密所说的:“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归于宁静、自然、平常的状态,在顺境过后的一段时间,它会跌落到这么一种状态;在逆境过后的一段时间,它又会回升到这样的状态。”

    人们通常不会长期待在特别痛苦或者特别幸福的情绪里。

    所以,我很喜欢郝思嘉的那句话,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乱世佳人》郝思嘉

    当我特别痛苦的时候,常常用这句话来安慰,也常常会应验。

    强烈的痛苦或者快乐,都不可能太持久,生活总体是要平衡的,高估反而让你不能够接受现实。

    你需要的,就是坚持下去。

    04  低估的倾向

    那么低估又是什么呢?“自卑”就是一种低估的倾向,和充满自信的人相反,自卑的人对自我感知的准确度较差,给人一种“心里没数”的感觉,因为他们常常贬低自己。

    “自卑”是心理大师阿德勒提出的,他把自卑情结定义为“一个个体,无法妥善适应或面对一个问题,并且全心全意地相信自己无法将它解决”

    遇到问题是正常的,暂时无法解决也是正常的,关键是自卑让人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阿德勒为什么会对自卑这么感兴趣呢?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应该自卑”的人。

    1870年,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六个孩子之家,排行老二。小时候,他曾受软骨病和声门痉挛症的折磨。阿德勒三岁的时候,弟弟生白喉死在他旁边的婴儿床上,他自己也感染肺炎差点丧命。

    这段经历让他对健康的生命特别感兴趣。他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后来又钻研起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卑,我们毕生都在努力超越自卑、追求卓越。

    他认为超越自卑需要建立一个目标,一旦一个人目标被确定以后,他的生活风格就不会出错,因为他所有的行动持续与这个目标保持一致。

    就像阿德勒本人一样,这个身材矮小、饱受健康折磨的男人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令人仰视的一代大师。

    心理大师阿德勒

    自卑让我们无法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是超越自卑能带给我们成长的动力。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了解自己是未来最重要的能力,但了解自己又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可能产生错觉、有高估和低估的倾向,还有无法了解潜意识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好了解自己呢?

    如果这篇点赞多的话,咱们再继续讲哈~

    ·End·

    作者 | 八段锦,简书心理2017上半年推荐作者,教育心理学硕士。

    出版两本心理专著,从建筑师到专栏作者+讲师,一直在努力让心理科普真实、有效、明白,所有人都能轻松学懂心理,自我成长,最喜欢的主题就是“了解自己”。

    您的留言和点赞对我都很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apple薛:仔细看了,很有意义,谢谢
        八段锦: @apple薛 ❤❤❤
      • 静馨_4aed:学习了。但是我现在的状态是,回想自己感情经历都觉得没什么意思,曾经那么投入,现在看来都没有值得怀念了。是我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吗?
        八段锦: @静馨_4aed 是一个阶段吧
      • 羽扇清风:好棒的文章,引发很多联想。我们身上有很多暗影,潜伏在内心深处,在恍惚的时候会占据心智。认识暗影,才能看清自己。
        八段锦: @羽扇清风 👍👍👍
      • 遇见小娜:好喜欢,人内在有很多部分,何尝不复杂呢:kissing_heart:
        八段锦: @遇见小娜 可不是吗,了解自己,和最好的自己在一起😘
      • 心向暖:很棒的分析!:+1:
        八段锦: @心向暖 谢谢欣赏❤❤❤
      • 时间里的安:分析到位又一次加强心理学学习了
        八段锦: @振振菊花开 😘😘😘
      • Jk不二子:每次都能从你的文里写到好多专业知识,感谢分享😘
        八段锦: @陌上红裙 谢谢姐姐欣赏😘😘😘
        陌上红裙: @Jk不二子 两位都是才女!学习了🌺
        八段锦: @Jk不二子 谢谢亲爱哒❤我也从你的文章里学到不少呢

      本文标题:了解自己,才是未来最重要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ij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