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想法
送给信佛的你——佛道无上誓愿成

送给信佛的你——佛道无上誓愿成

作者: 玄明言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3-11 13:06 被阅读0次

慧能听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大悟,从而入佛门,开创禅宗。

成就近代话剧第一声《茶花女》的李叔同,当接触《楞严经》及《大乘起信论》后,断世间姻缘,入佛门重地,并且选择了佛教中最为艰辛的律宗,法号弘一法师。

南北朝粱武帝萧衍,以“制断酒肉”政治力量,使得今世汉传佛教一直保持着素食的传统。

中国文化如果没有佛教,不知道会变成怎样,至少,很多词汇将不在。

现在 方便 胜利 刹那 习气 烦恼

解脱 爱河 欲火 世界 当下 智慧……

(壹)佛教与佛学

很多人分不清佛教与佛学。

佛是什么,佛是老师,是觉悟者,是发大愿,普渡众生的智者。世尊释迦牟尼,创佛教时言道: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因此,以跪拜佛像,求得富贵,平安,息灾,本就与佛祖的初衷背道而驰。

但拜佛的行为本身是一种态度的表现,用心的礼拜,反求诸己,自我洞见。

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故,佛祖是传道者。以十二缘起,八正道,四谛,等等理论,使众生觉悟,一起走出现实苦恼的泥潭。

如果把佛教一直以来的发展,比喻成学校。那么校长就是佛祖乔达摩悉达多,即佛祖,日后的菩萨,罗汉都是老师,龙树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王……。由于特殊要求,那么进入学校的学生,都要每天对佛与菩萨行礼,感谢他们对于佛教的贡献,他们的“经律论”三藏,让佛教的理论与知识体系如此的庞大,使得世界人民在此中汲取营养。

于是学生叫僧人,皈依者,顶礼三宝,佛,法,僧,一代代传承。学校体制内,是为宗教,我们称为佛教。

佛学,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人共同完成,外面的研习者,专有名词为居士。居士的地位,与其学问,对于佛法的了解的深浅以区分。《维诘摩经》就是居士所作,而且佛祖都要称为老师的人。因此直到近代,僧人集体阅读季羡林的著作,上南怀瑾的课,听于晓非的佛学讲义,早已是平常事。

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讲佛学的人,不一定信佛,拜佛。寺庙里的僧人,不一定会讲法,甚至个别僧人讲法时,颠倒教义。

举个例子:八戒中有一戒,不坐高广大床。本意,不是不睡大的床。床指的是坐椅,唐朝前,没有椅子这个东西,胡人南下后才有。高广大床,就是指上座,指有尊位的座椅。所以原意,就是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不可一世,要虚心以待人。

故,愿信佛的人,

不要以,是否身穿袈裟,而有分别心。

不要以,寺院的香火是否旺盛,才决定是否笃信。

(贰)宗派

你信的是哪一宗?

佛教各宗派林立,国内的汉传佛教,就分为八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禅宗。

如:

禅宗也称为本土佛教,也就是冯友兰说的,中国的佛教,因为毛泽东对《坛经》的推崇,使得禅宗深入人心。

净土宗,修佛自渡,是信仰人数最为众多的一宗。因为形式简单,奉持的经书浅易,主要以三经一论为主,若能一心持佛名号,将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除此之外,

藏传佛教,因为众多明星的信仰,也让密宗得以大行其道。藏传佛教是西藏原始文化形态苯教,与早期佛教的融合。汉传佛教,常以止欲,禁欲,以提高自身的修为,终求无上正等正觉。

藏传佛教,欲贪为道,以欲止欲,以欲修行。因此藏传密宗,关于“双修”,一直为人诟病。

南传佛教,分布于东南亚各地,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地。自称为“上座部佛教”,因为下降头,请佛牌,养小鬼等神秘离奇的事件,让信奉者敬畏其诡异。信徒从政要,到明星,再到商人与普通民众不一而同。

(叁)佛是讲因的

都说佛教是讲因果的,其实佛教是只讲因。因为果就是你现在的处境,想改变果,那么就改变因,菩萨畏因。

这个因,就是前世的因,也是今世的因。如果想未来的果报完满,就要从当下结善缘,种善因。

用的方法,称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当然内容会讲得很细,布施就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但六度只是方法,做得不好,布施,就叫施舍了。布施是谦虚供养,施舍是怜悯。这种错误的情绪与思想,才是恶之根源,于是解决三不善根,即三毒,才是使得不被残害身心,不沉沦于生死轮回的根本要义。

远离贪,嗔,痴。三毒

一毒,贪。染指色,声,香,味,触五欲之境。贪欲,是修行的大敌,烦恼产生源头。对于顺境的贪爱,得到不懂珍惜,得不到就不甘,心生怨气。

二毒,嗔。仇视,怨恨,诋毁不顺己之人事物。对逆的境界嗔恨,口出恶言,意气用事。

三毒,痴。又称无明,心性迷暗。不明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因此才有

儒家改变的,是人的习性。

道家改变的,是人的欲望。

佛家改变的,是人的情绪。

之说。

情绪,也是人类进步,共同协作最大的阻碍。

(肆)世间万物皆为缘

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

有缘能分享这段感受,有缘能看到这篇文字。

玄明老师,希望您,万事随缘,悠然过好一生。

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会通达,内心就会通泰,有欲而不执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活得洒脱,活得自在。活得平和的人,心底踏实安详,云过天更蓝,船行水更幽。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

玄明言说

相关文章

  • 送给信佛的你——佛道无上誓愿成

    慧能听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大悟,从而入佛门,开创禅宗。 成就近代话剧第一声《茶花女》的李叔同,...

  • 怎样才能成菩萨

    成菩萨需要宏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 星云大师讲解《六祖坛经》 第六 忏悔品

    Kelly 自言自语:“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这...

  • 2020-10-25

    四弘愿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 《坛经》笔记19四宏愿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

  • 看话头

    问: 看话头时,假如忽然生起“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如何提起正...

  • 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以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弘誓愿,属于缘事菩提...

  • 二殊胜法

    《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修心八偈》 ——朗日塘巴造,拉...

  • 佛之“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无—誓—愿—己 无:即空或者无限,此指无限...

  • 「佛教常识100问」第33问:四弘誓愿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四弘誓愿 1、众生无边誓愿度; 2、烦恼无尽誓愿断; 3、法门无量誓愿学; 4、佛道无上誓愿成。 第一条是教我们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送给信佛的你——佛道无上誓愿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zq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