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戒90天往期挑战营亲子教育教育
孩子死都不认错,往往是父母行为模式有问题

孩子死都不认错,往往是父母行为模式有问题

作者: 有料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07-02 17:37 被阅读17次
    孩子死都不认错,往往是父母行为模式有问题

    01

    朋友家庭出去旅游,各家都带着6、7岁的孩子。

    一天晚饭后来到其中一家的套房里,大人们在外间聊天,小孩子们在里间玩耍。

    听见小朋友在里面上窜下跳,大笑大闹,有一位妈妈不放心,进去看看。

    只听里间传来那位妈妈有点担心地叮嘱:
    "这个桌子离窗户这么近,这样跳着玩很危险。你们不能站在这个桌子上玩。"

    这时,小朋友们围着桌子安静下来。
    溪溪抢着说:"我没有站上去。"
    晓林也说:"我也没有上去。"
    媛媛看着晓林说:"你上去了。"
    晓林:"没有。"
    溪溪:"你上了,你说你敢从上面跳下来,然后就跳下来了。"
    媛媛)帮着说:"你刚才就是上了呀。你承认错误,没有关系的。我也第二个上去了。"
    晓林一听,恼羞成怒,大声喊道:"我没有,就是没有!"

    晓林的爸爸听了走进去,有些生气和不耐烦:"行了行了,没上就没上,快回去洗漱睡觉吧。"

    显然,爸爸通过打岔,找个台阶让儿子下,也让自己不至于太没面子。

    02

    第二天,大家一起出游。

    孩子们在树林里玩。溪溪找到一个大蜗牛,晓林找到几个小的。

    晓林想要溪溪的大蜗牛,而溪溪不想给。晓林说:"溪溪,你就给我拿一会儿,走到路边就还你。"

    溪溪想想,还是打算给好朋友玩一会儿:"好吧,但你一定要还我。"

    几分钟以后,走到路边,溪溪催晓林把大蜗牛还回来。

    晓林不情愿地找了一个不大的蜗牛给溪溪。
    溪溪一看,急了:"不是这个,是那个最大的。"

    晓林说:"那个本来就是我的。"
    大人们也看见了整个过程,有大人说:"晓林,最大的那个是溪溪的吧。"
    晓林有点尴尬:"但是,那是她给我的。"
    溪溪听了,生气的说:"我只答应给你玩一会,到路边要给我的。你说话不算数,耍赖,真讨厌!"
    晓林气得大喊:"你才讨厌!"

    晓林爸爸听了赶忙来解围:"就是一个蜗牛壳,你给溪溪,树林里还有,一会再给你找一个。"

    晓林"哼"了一声还给溪溪,嘴里还说着"我爸爸一会给我找一个比你更大的"。

    03

    在一起的几天,晓林干什么都爱争第一,别人超过自己就不服气。

    有一次小朋友们聚在一起表演节目。

    一个小朋友绘声绘色地讲了好几个历史故事。大家连连夸赞,并问她在哪里学的。
    她很自豪的说:"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机器人,它什么都懂,我跟它学的。"

    晓林也连忙说:"我家也有机器人,有两个。"
    当他发现这句话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羡慕",他又对旁边的小朋友重复,直到他发现大家对他家的机器人不感兴趣才停止。

    轮到晓林表演节目,他背了一首古诗,但这首古诗前半首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后半首背成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耳朵尖的小朋友喊起来:"背错了,背错了",爸爸还没等晓林反应过来,就赶紧打圆场:"没事,这样的创造也不错。"

    小朋友们认真的指出这两首诗背串了,晓林爸爸说:"这算是晓林自创的一首诗吧。"
    晓林连忙点头,一脸的得意。

    04

    晓林妈妈在一次没有旁人的时候,和我说起晓林死不承认错误的坏毛病,不知道该如何纠正。

    她觉得孩子这个毛病越来越重,甚至在很明显的说谎被别人指出后,会发脾气或哭闹,无论怎样都不会直接承认错误。

    她说,这事只能偷偷说,绝不可让晓林爸爸知道。晓林爸爸认为小孩子这样没什么大不了,反而是批评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而且爸爸爱面子,在家都很忌讳自己这么说,更不用说和外人说了。

    平时在家,只有孩子批评大人,大人只会夸奖孩子。奶奶最喜欢说的是:"宝贝最棒!",爸爸则从不会指出孩子的不对之处,如果孩子损害了别人的利益,爸爸会岔开话题,不会教孩子说"对不起"。妈妈虽然隐约觉得这样不太好,但为了迎合奶奶和爸爸,也是多以"表扬"为主,遇到问题一般避而不究。

    05

    让孩子承认个错为何这么难?
    对于一个六岁多的孩子,问题的根在于父母,在于家庭。
    心理学认为,人一生都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孩子通过得到认可,得到接纳来获取。

    比如平时父母如果批评孩子:"你不听话,不是个好孩子!",孩子往往会很生气,会反驳"不对,我是个好孩子",就是因为家长否定了孩子的"价值",而孩子的行为就是为了维护自我。

    "认错",就是承认自己"有的做得不对,不好"。有的孩子会因此有一种挫败的感觉和错误的信念:认错就是不好的。

    这样的信念大部分都是从家庭中习得的,往往源于家长无法接纳"犯错、不完美",家长内心深处,认为"做错事就是不好的人",他们自己也很难做到承认错误或失败。

    比如晓林的爸爸,对于孩子的"问题",要么进行牵强的"合理化",要么避而不谈或转移话题。也许爸爸从小就是被奶奶夸着长大的,无法接受"批评",也许他的成长经历让他总是寻求外界的认可,甚至是不合理的认可,来维护自己的"价值感"。

    这样的认知模式已经内化为一种习惯,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他会以不客观,甚至有些自欺欺人的方式,来"保护"孩子自尊,其实也是满足自己的"价值感";犯错误时,爸爸会不自觉的跳出来,帮孩子"阻挡"别人的负面评价,避免孩子感到挫败,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感情不受到伤害。潜移默化,孩子自然也习得了爸爸对待"错误"的方式。

    但是,依靠外界认可来提高自尊的方式是不牢靠的,因为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上。每个人都可能不被一些人喜欢,你无法让所有人对你有积极的评价。对于过于看重外界评价的人来说,被认可了高兴,不被认可则自我怀疑,继而又通过炫耀、反复确认等方式来维护"自尊",而这样的方式又可能招致别人的厌烦或否定,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着力于问题的解决,这种来自自身的接纳和努力,才有利于建立稳固的价值感,也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06

    有一次孩子放学带回来一个精致的"变形飞车"。一进门,她有些心神不宁的告诉我,老师给每个人发了小奖品,她发的是这辆可以变形的小汽车。

    我嘴里说着这个礼品真不错,一边心里想着孩子的状态不太对劲,以往拿到新玩具会特别兴奋的告诉我怎么玩。

    我问她为什么得了奖品还不太高兴。

    孩子解释说:"因为我更喜欢诚诚那辆黄色的。"

    我虽然心里还有些疑惑,但当时有事,而且孩子也从未说过谎,我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过了一会儿,孩子来找我,耷拉着脑袋低声问我:"妈妈,如果我以前说了谎,你会不爱我吗?"

    我放下手里的活,认真地看着孩子:"不会的,无论怎样妈妈都爱你。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之后我们知道哪里错了,以后改正了,就好了。妈妈感觉你好像在担心什么,你可以跟我说说吗?"

    原来这辆小车并不是老师发的礼物,而是老师最近新放到玩具区的公共玩具。孩子因为太喜欢了,趁没人注意,偷偷的放进口袋带回了家。

    她说,其实走出教室那一刻,她就很后悔,但又怕老师批评,不敢还回去。

    说实话,我很欣慰孩子能保有一颗诚实的心,也欣赏孩子有勇气告诉我。我把我对她的欣赏告诉她,并对她说小车是属于学校的,你擅自拿走是不对的,我让她想办法处理好这件事。

    听见我没有责备,她说:"妈妈,我知道错了。我想明早带回学校去,跟老师道歉,但想要你陪我去,因为我怕老师会惩罚我。"

    我告诉她:"妈妈可以陪你去,但是如果老师惩罚你,你也要自己承担,因为这是你犯的错。不过,妈妈觉得,只要你真诚道歉,老师应该会原谅你。"

    第二天我们去归还小车,孩子按照她说的做了,发现老师并没有"惩罚"自己,而是说"还回来就是好孩子,以后想带回家玩,可以跟老师借"。

    这件事让孩子体验了承认错误不可怕,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孩子,出现问题不要抱怨,也不要逃避,而是要积极解决。

    结语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孩子出现问题,首先父母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当父母接纳自己和孩子存在不足,认可"犯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学习的机会"的观念,就能更坦然面对孩子犯的错,也就不会害怕承认,回避问题。

    而孩子也会因此学会勇敢面对,勇于承担责任。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田心妙:孩子爸爸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家里人可以对孩子迁就,外人凭什么要迁就呢对吧
      • 5db897aea9e4:就是家教问题
      • 林中凤凰_0826:确实如此,父母影响孩子很深呐!
      • 青檬沐沐:我们家老大七岁半,追求完美,好强争第一的个性很突出,我最近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
        有料家庭教育:@青檬沐沐 加油!
      • 演讲与写作:这样的文章,只有那霸屏的、满格的掌声才能配得上哦。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太厉害了 :clap: :clap: : :clap: :clap: :clap: 太厉害了 :clap: :clap: :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太厉害了 :clap: :clap: : :clap: :clap: :clap: 太厉害了 :clap: :clap: :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clap:
        田心妙:亮瞎了我的眼:heart_eyes:
      • 玥灵儿:分析的非常有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往上画什么,他就是什么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父母只有以身作则,遇到亲子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从根源上真正的解决好孩子的问题。
        有料家庭教育:@凌寒飘然 就是这个道理。谢谢点评!😊

      本文标题:孩子死都不认错,往往是父母行为模式有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il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