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上

作者: 蓁蓁_70af | 来源:发表于2022-01-15 06:36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本英国国民级的心理咨询入门书,也是一本关于心理疗愈的读物。这本书以英国著名童话《柳林风声》作为背景,讲述了富二代蛤蟆先生郁郁寡欢,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他的朋友鼹鼠、獾和河鼠带蛤蟆先生去做心理咨询,蛤蟆先生重获生活的动力的故事。作者罗伯特把自己二十多年心理咨询的经验都融入到了这本书里面。

本书从三个大的方面展开讲述。

一,借助“情绪温度计”来量化表达描述自己的状态。

我们的情绪可以量化表达,比如0表示情绪最差,10最好。

在接受心理咨询前,要摆脱“治病”的心态,把每一次心理咨询当成一次合作,因为只有你自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二,在人际沟通中,学会分析人生的三种“自我状态”。

三生有三种自我状态。分别是:

1,儿童自我状态:(1)这种状态源于自我防御机制,保护我们在小婴儿时期不受外界的伤害。它包含了我们在儿童时期体会过的所有情感,包括快乐与深情、恐惧、愤怒、悲伤等情绪。(2)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时,会恐惧和焦虑。受到指责时,会顺从讨好对方,呕气或无理取闹。这些行为和状态并没有错,但导致的后果会很负面,比如被人嘲笑,更严重的是这些行为告诉别人“你就像个小孩一样,是个失败者。”

2,父母自我状态:这种状态帮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能力。这种状态又根据程度不同,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父母状态。(1)挑剔型父母:对他人评头论足,甚至严厉批评对方。

(2)审判型父母:像法官一样控诉别人,给别人定罪,然后顺理成章地惩罚别人。其实有些人不是审判别人,他们审判的是自己,永远指责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审判与反思不同,反思是为了下次做得更好,从过去经历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审判是一味地给自己套上枷锁,告诉自己“我什么都做不好。”

3,成人自我状态:如果偶尔处于儿童或父母自我状态,并不需要惊慌,是正常的反应。如果长期被困在这种状态下,影响到了自己,甚至日常生活,就需要学习如何从这两种状态下走出来,进入成人自我状态。

在成人状态下,我们能有计划地做决定,并且理性且合理地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机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父母的声音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困。而且,只有成人状态中,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自我,这是其他两个状态做不到的事。

如何才能进入“成人状态”呢?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这也是进入成人状态的前提。

第二步,当我们下定决心改变后,就要付诸于行动。

在行动前问自己三个小问题:

1,你能停止自我批评吗?

2,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

3,最重要的一个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当面对他人和自我评判时,及时停止脑内那些悲观的想法,做一次深呼吸,告诉自己“现在我在自我批判”,请停下来。

当心情突然变得糟糕,内心充斥着空虚感时,不如找一件会让你感到快乐的小事,然后立刻享受它。

当我们认真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改变正在发生。

第三步,学会原谅你的父母。

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我们的父母无意伤害过你,此时请学会原谅他们,因为没有哪个父母是完美的。

成人状态下的人都会活得真实。所谓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的经历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wl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