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国演义
董卓——勇猛有余, 道义不足

董卓——勇猛有余, 道义不足

作者: 柒侠传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18:13 被阅读3次

董卓——勇猛有余, 道义不足

高一七班林靖

董卓出身凉州,本身为凉州刺史。但因汉灵帝病重,朝廷风云变幻,新君上位,十常侍与何进争权夺利。斗争中,何进被杀。董卓借救驾之名,乘虚入京。而后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被吕布所杀。

董卓生猛奸诈,心思活络,进京后不久,就产生了立新君的想法。他用赤兔马收服了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丁原的部下吕布。立新君后,董卓大铲异己,心狠手辣。董卓不顾道义,弑杀旧帝。“以鸠酒灌杀少帝,卓命葬于城外,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是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董卓残暴虐民,重权重利,以尽毁民生,主宰他人为乐,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奈何手握重兵,武力高强,小心多疑,防护严密。就连伍孚来刺杀他都没有成功。“卓气力大,两手抠住;吕布便入,揪倒伍孚。”两手“抠住”可体现出董卓的生猛暴怒,仿佛要把指节镶进伍孚的臂中才可罢休。而做出弑旧帝,杀平民,除异己等事的他,没有道义可言。

后董卓更是愈加残暴,泯灭人性,“卓出横门,百官皆送,卓留宴,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慄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可见董卓如野兽般饮毛茹血,毫无人性。而“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可见他贪图美色,这也为他悲惨的结局埋下祸根。

而后,董卓与吕布为貂蝉一人而反目。吕布设下“禅让”的骗局。在“受禅台”前董卓被吕布所击杀,一生就此完结。董卓虽多疑,但易被重利冲昏头脑,也算是冲动。在“受禅”之前已出现过多次凶兆,而吕布又因貂蝉之事与董卓闹得很僵,可董卓在利益的驱使下竟毫无警惕之心。可侧面看出董卓天生便是同野兽一般的邪恶,才会在发生了数量可观的、超越道义之人接受范围的残暴悲剧发生后还能心安理得地度日。

董卓并不能称得上为一雄,道义不足,谋略不足。

相关文章

  • 董卓——勇猛有余, 道义不足

    董卓——勇猛有余, 道义不足 高一七班林靖 董卓出身凉州,本身为凉州刺史。但因汉灵帝病重,朝廷风云变幻,新君上位,...

  • 关于项羽

    楚汉争霸,项羽输了,给人的印象,项羽勇猛有余,智慧不足,杀伐果断,却不乏妇人之仁。各种史书对于项羽的记录不少,不过...

  • 中国西北诸夷和东北诸夷的前世今生(20、契丹和大契丹,辽和大辽到

    北方民族在我们今天来看,更多的是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野蛮之极,而文明欠缺。但他们又向往汉人的谋略和文明,因此一边...

  • 三国人物分析

    董卓-------残暴自大,自私自利,昏庸无度,爱才是他的唯一优点 吕布-------忘恩负义,勇猛,执着,有仇必...

  • 有余与不足......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是《道德经》中的部分内容,大致就是要让大众...

  • 闲话三国人物之张飞

    世人对张飞的印象大概是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是一个极仗义、性耿直、急脾气、好冲动的形象,这恐怕是受了小说和戏剧的影响...

  • D55:知不足者有余,觉有余者不足

    D55: 专涵养者,日见其不足;专识见者,日见其有余。日不足者,日有余矣。日有余者,日不足矣。 ...

  • 《资治通鉴》

    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

  •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礼记·檀弓上》18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董卓——勇猛有余, 道义不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wp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