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8年到1648年,全德境内爆发了一场欧洲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后来的历史学家把这场战争命名为“三十年战争”。在1648年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际会议的形式来解决国际争端,但是这场会议也正式确立里德意志的分裂,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他所统治的帝国便被后世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但是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说:“神圣罗马帝国既非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这不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帝国内部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邦国。直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任皇帝被拿破仑废黜,这个帝国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德意志的经济出现的倒退,在14世纪已经衰弱的农奴制再次复活,这便是马克思所说的“再版农奴制”,直到1780年,德意志的经济才开始恢复到战争前的状态。
农奴被地主束缚在土地上,他们不是自由的劳动力,可以像物品一样在市面上标价出售。而且这种农业制度也让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西欧国家。因此废除农奴制成了19世纪德国乃至欧洲发展的主旋律。
讽刺的是,推动德意志现代化之路是却是一个法国人,当拿破仑的军队横扫德意志时,也把法国启蒙运动的成果“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带到了德国,迫于拿破仑军队的压力,德意志第二大邦国普鲁士在1807年废除了农奴制。但也正是普鲁士把德意志民族带向了统一。
普鲁士位于今天德国的东北部和波兰西北部,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居民是波罗的海民族,1701年,普鲁士公爵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在哥尼斯堡加冕,称“普鲁士国王”,史称腓特烈一世,普鲁士王国的历史拉开序幕,后来普鲁士的精神成为了德意志精神,但是这片土地贫瘠,由于海水侵蚀,普鲁士的土地盐碱化严重,所以建立不久的普鲁士仍是欧洲北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18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蓬勃发展,当19世纪普鲁士的手工工厂开始广泛使用机器生产时,由于拥有广阔的平原,良好的港口。普鲁士的工业迅猛发展,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鲁士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工业化的浪潮下,原来德意志第二大邦国的普鲁士超越的奥地利,成为德意志最大邦国。在李斯特的建议下,普鲁士成为了关税同盟的盟主。
1871年,在普鲁士的主导下,德意志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刚亮相的德意志帝国就让全世界大吃一惊,它的工业产值在欧洲仅此于英国,超过了长期居于欧陆首强的法国。但历史却又为德意志民族来了个大大的玩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意志民族被迫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在民族仇恨下,德国又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德意志再度陷入分裂。
1949年德意志分裂为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并且分裂贯穿整个冷战,分裂后的统一换来的是另一次分裂。但这不是故事的结局,1990年,两德统一。
当我们回首历史,看到了相似命运轮回,也许历史就像这样,令人琢磨不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