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还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2022年版课标又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
强化语文课程内容“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构建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在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主题和载体的同时,选择反映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特别是儿童生活等方面的主题和载体。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情境、学习主题和学习方式,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引导语文育人方式的变革。在课程理念部分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应该说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这一次育人导向一个最典型的表现。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能够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充分的展现语文学科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教师构建的高效课堂中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从课程目标来看,我们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认识到语文课程要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语文在立德树人方面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方向,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特别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明确体现出我们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