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市采購食材,韭菜一斤8~10块,菠菜一斤10块,豆角一斤12块,只有萝卜白菜的价格最亲民,其他蔬菜价格居于中间。好像每年都这样,居于闹市,条件方便,不必囤货,够吃就行。
采購中间,耳边传来耳熟能詳的歌声巜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脑子停顿了一下,一念闪过,哪里还有家啊!
想想自己虽为主妇却不好做饭,虽无大志却也趣不在此,粗茶淡飯足以满足这张不贪食的嘴。虽为女人却从不涂脂抹粉,素面朝天更加自在,然活得太糙并非好事。
回想这么多年每次回去,最擅長干的事情就是扫地洗衣,穿上母親的棉衣或马夹,系个围裙,带上橡膠手套洗洗涮涮,那些锅碗瓢盆被我洗了一遍又一遍。农村没有下水道,只好端个水盆出出进进往大门外倒泔水,土地可以吸纳一切,大自然不与人计較。我一日两餐如同织布機一样屋裡门外来回穿梭,那朴素形象活脱脫就是过去年代的一名普通村妇。母親常感不解,不明白我这辈子活了个啥人!长相不丑,中等身材,个子不算矮,明明可以打扮的漂漂亮亮,为啥会如此不讲究,哪儿象是在城裡生活了几十年的人,穿着打扮连村裡化着妆来串门的同龄人都不及。我也无解,一笑了之。
母親哪裡知道,我也不记得是受了啥刺激,谁的暗示,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一丑女,又笨又胆小,倔強极不惹人愛,天天低着头走路,见人就躲,不善言语,一说話就脸红。直到中年,偶然看到小学毕業照,看看那个半大不小的自己站在同学中间,留着运动短发,那脸型和协調的五官挺好看的,这才发现自己原來并不丑。
为人母后,随著小女子一天天长大,同事们都说这孩子更像我。女大十八變,一看那脸型,其本上不用怀疑是不是亲生的。这丫头是一自恋狂,一向把自己划拉到美女一边,只是还没有到达美若天仙的级別。母親也为这个她带了两年的小机灵鬼开心,为这个在她老人家眼里有出息" 的外孙女感到特別的自豪,直到临终前还唸叨着。就在我准备把学生带回去看她老人家时,母親突然走了,离五一放假只差十天。
生活的烦恼几乎从來沒有跟母親说过,不想她担心。工作的事情更没有向父親说过,一直交流不畅。没有选擇原生家庭的权利,一晃也都已到中年,总得学着自己长大,扛生活的难,扛情感的残缺,适应父母的消失不見。
人去樓空,无家可歸,一切皆成虚妄。在心里为自己重建一个新家,有健康,有欢笑,可以相见,一家团圆。
此心安处是便是家。
后记: 一觉醒來,见过父亲,近距離照顧母亲,给母亲喂饭,自己却差点儿吃完。故意用言語刺激她,气她,逼着母亲开口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给母親盖小被子,又因母亲昏迷,在照顧过程中受不了周圍人的指责和家人吵架,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勢。
哎,记不得从何年何月开始,又是因何故变成个“拼命三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