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望与《神曲》

作者: 语言桥人工在线翻译 | 来源:发表于2017-12-11 15:07 被阅读0次

    《神曲》,是著名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创作的长诗。全诗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和《天堂》,采取了中古梦幻文学的形式,叙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著名文学翻译家田德望对这部恢宏的史诗,在读中学时就有接触。当时通行的是钱稻孙翻译的《神曲一脔》。虽是“一脔”,但田先生读了之后,对但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从那时开始留意《神曲》在我国翻译的进展。

    1927年,田德望进了清华大学西方文学系后,得以阅读到英译本《神曲》,并选修了英籍吴可读教授用英语讲授的《神曲》课。吴可读教授讲解长诗《神曲》时,常爱朗读一些精彩片断的原文给学生听,这些富有韵律性的诗句更让田德望心醉。于是他毅然中断已学了两年的法语,在这位吴可读教授的指导下,自学意大利语。

    学了意大利语后,越读越领会到《神曲》原作的韵味,兴趣随之日益浓厚。田德望写研究生毕业论文时,在一位讲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美国教授的指导下,用英文写了《但丁〈神 曲〉和弥尔顿〈失乐园〉中比喻的比较研究》。此篇论文备受好评,不仅让田德望顺利通过答辩,同时还获得了意大利的奖学金。在吴宓教授的建议下,由清华外国研究所公费派田德望去意大利留学,在佛罗伦萨大学师从莫米利亚诺教授继续攻读但丁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如此长久的求学生涯中,田德望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学成以后,一定要从原文翻译《神曲》这部传世之作。《神曲》犹如一盏明灯,鼓舞着他学习,也激发着翻译它、介绍它到中国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为此,在意大利留学期间,田德望就注意收藏那些经专家校订,注释精辟的《神曲》版本。

    田德望先生于1939年回到祖国,回国以后一直是以德语教授身份在大学里讲授德国语言文学,没有机会教意大利语言文学。有限的业余时间和假期,只译了几部凯勒的著作。直到80年代初,当时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的周扬同志希望外文所所长冯至物色一位译者,认真重译《神曲》。冯至同志当即决定聘请田先生为外文所的“特约研究员”,委托他专门从事《神曲》的翻译工作。

    1983年的秋天,田老先生开始试译《地狱篇》,此时的他已是74岁的高龄了。田先生曾说他刚动笔时,感到困难重重,力不从心,茫然不知所措。但每当他捧起书本,读着《神曲》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回到了以前。

    《神曲》全诗都是用“三韵句”写成的,田老先生考虑到汉语和意大利语的区别,更考虑到中国诗体的韵律,于是,斟酌再三,决定以散文体译出。

    田老先生曾说过他的目的仅在于使读者通过译文了解《神曲》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如欲欣赏诗的神韵及其韵律之美,就须学习意大利语,阅读原作。正如但丁所说的:“人都知道,凡是按照音乐规律来调配成和谐体 的作品都不能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致完全破坏它的和谐与优美。”

    2000年8月,历时十八年的《神曲》全部译毕,此时的田先生已经是91岁高龄的老者了,这部近九十万字的《神曲》是他文学翻译事业最重要的里程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田德望与《神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vi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