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一年通往作家路
果实来自活着的树木:读叶圣陶《怎样写作》

果实来自活着的树木:读叶圣陶《怎样写作》

作者: 左手咖啡右手娃 | 来源:发表于2016-12-07 20:56 被阅读0次

果实来自活着的树木,而不是

来自愿望的想法,它以灰色的花儿

装饰它自己,而那花

来自内部的深渊。

你的想象在精神和事物里

雕刻了多少个领域啊!那许多的领域

你已经失去,早已废黜,

不曾拥有过它们。

顶着巨大的对立面,你不能创造出

比注定的目标更多的目标!

请放弃,并成为

你自己的主宰吧!

——佩索阿 1926.6.6 《果实来自活着的树木》

坚持写作了一段时间,常常会忍不住自我怀疑。尤其在每天选写作主题时,究竟是追一个热点,还是模仿一篇佳作?写一个故事,还是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越犹疑就越难拿定主意。

每当此时,我就会扪心自问: 我写作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是创造一种甜美的精神果实” 这是我的内心真实想法。这个成果最终能否生出自己的翅膀,达到什么目的就并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今天读了一本书,是文学家叶圣陶老师写的,书名叫《如何写作》。叶老师在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关于写作的方法论,我感觉即便在今天也是特别有益,叶老师说,写作主要有两个步骤,分别是“怎样获得完美的材料”和“怎样把原料写成文字”。

怎样获得完美的原料

完美的原料来自充实的生活,而充实的生活可以通过训练思想培养感情两条途径达到。

训练思想的方法:

一、疑难的境地。

二、指定疑难的点究竟在什么地方。

三、假定种种解决疑难的方法。

四、把每种假定所含的结果一一想出来,看哪一个假定能够解决这个困难。(评判)

五、证实这种解决使人信用,或证明这种解决的谬误,使人不信用。(验证)

前段时间我在知乎看到一篇热文《如何增加一个人的自信?》,这篇文章的结构完美地诠释了上面的过程。文章首先指出一个疑难的境地: 作者原本是一个极其自卑的人,玻璃心,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一度破裂。 指定疑难的点所在: 要建立自信,就不只是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接着假定解决疑难的方法一:阅读大量讲解决人际关系的书籍《人性的弱点》、《羊皮卷》等,学会赞美别人、记住别人的名字、对人微笑等,方法一的结果:有一定效果,但是当遇到挫折,比如对人热情却遭受冷漠回应时,玻璃心又碎了,难以坚持。假定解决疑难的方法二:阅读反观内心方面的书籍。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变化过程。方法二的结果:发现自己对别人做的错事很在意。思考别人为什么那么做,并学会理解他们,开始喜欢身边的人。成为自己从不自信走向自信的临界点。假定解决方法三:“每天对着镜子微笑”“大喊我可以” ,方法三的结果:为了自信而自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后评判只有方法二,从全面提升内心境界,加深对世界认识,多线程建立,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坚不可摧的自信的人。

看过《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朋友应该都了解,人类大脑的本能都是趋向于快速思考,但是要思考得深入就必须自己有意识地进行慢思考,耐心地分析。在生活中自己和他人遇到问题时,都训练自己多角度思考,我们大脑中关于思考的神经也就会慢慢变得发达了。

培养感情的方法:

感情分为情和感。遇悲喜而生情,触佳景而兴感。感情让我们这个世界各部分互相关联而且紧密地组织起来,使我们深入生活的核心,不再去计较那些为什么而生活的问题。人生来就是怀着感情的核的。

培养感情可以从观察人入手。我们每天身边都会出现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可以把他们都记录下来,每一天,我们熟悉的人是否出现了?他又有了什么新的特征和变化?我们对他的了解是否又加深了,他情绪变化的原因和心里是什么?遇到的陌生人有什么典型的特征,从他的外表和语言我们能得出什么信息,这些信息能否被验证?

我们对人的了解越深,便越能与他人共情,也能体验到自己个人生活中不存在的感情,比如单身的人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心情,坐写字楼上班的人可以体会清洁工人的心情,我们感情的丰富性就建立起来了。

还可以感受场景。比如季节。尝试一下描写季节的感觉。自己写几次之后,去找一找不同的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个季节的,看看他们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可以特意去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比如公园、森林、农田或者马路边,调用你的各种感觉来感受它: 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尽可能把每一种感觉都写下来,不要漏掉。假如有哪一种感觉给你印象特别深刻,比如视觉,那就多描写这种感觉。

怎样把原料写成文字

叶老师说:要把材料组成一个圆球,才算到了完成的地步。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分又必密合无间,不容更动,方得成为圆球。

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即主旨,如对于一件事情的论断,蕴于心中非吐不可的情感之类),为着中心而存在。

为使各部分环拱于中心,就要致力于剪裁。为使各部分密合妥适,就得致力于排次。

剪裁就是材料与中心思想的相关性。有时候我们在写作时思想会游移,思维发散得太厉害,慢慢就忘了最初的主旨了。所以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将一篇文章想象成一个圆,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都必须跟主题有着相关性。

排次就是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的逻辑关系可以让读者更加容易读懂文章,也更容易接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这边再延伸一下《一年通往作家路》里介绍的文章修改方法:

一:自由写作第一稿。像上面介绍的一样,将所有材料组成一个圆球。

二:用故事元素修改第二稿。注意开头的吸引力,对白的使用,戏剧情节的设置。

三:用诗歌元素修改第三稿。注意明喻和暗喻的使用,明喻是否可以改成暗喻等。

四:文章搁置、酝酿一段时间后再修改第四稿。

就像开头佩索阿的诗歌描述的,“果实来自活着的树木”,我们既要学会放弃,也要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像一个农夫一样,去耕耘自己生活的土壤,像一株果树一样,吸取阳光雨露,把生命的根牢牢扎在土地下,这样经过季节轮候,终会结出满树甜美丰满的果实。

相关文章

  • 果实来自活着的树木:读叶圣陶《怎样写作》

    果实来自活着的树木,而不是来自愿望的想法,它以灰色的花儿装饰它自己,而那花来自内部的深渊。你的想象在精神和事物里雕...

  • 读《怎样写作》叶圣陶

    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

  • 读《怎样写作》叶圣陶

    这本书是《跟大师学语文》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作者(叶圣陶)多个时期发表的关于「作文」的文章。我花了断断续续5个...

  • 写作的捷径只有一个字

    【84】170815 读书笔记《怎样写作》 叶圣陶 著 中华书局 ▼推荐理由: 1.《怎样写作》是叶圣陶先生有关...

  • 随笔|书籍选择问题

    最近书也没少读,比如说叶圣陶先生的《怎样写作》、《专栏写作的艺术》、《文案完全手册》、霍普金斯的《科学的广告》、谷...

  • 怎样写作(“叶圣陶谈写作”读书笔记四)

    这几天拜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落花流水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这本书。 怎样写作?写作真的没有什么窍门。就是锻炼出好...

  • 读书心得

    读叶圣陶先生著《落花水面皆文章 叶圣陶谈写作》,转化如下: 写作为什么?写作不为应试,为的是生活的需要,情感的表达...

  • 读叶圣陶《怎样写作》笔记(1)

    今日拜读叶圣陶先生《怎样写作》之《拿起笔来之前》篇章。 叶老认为,作文之事,可以难,也可以不难。难不难关键看准备得...

  • 读叶圣陶《怎样写作》笔记(2)

    1.写作材料应以自己的经验为范围。 (文章要写自己有所经历、有所感受、有所体会的内容。) 2.经验有深切和浅薄的不...

  • 读叶圣陶《怎样写作》笔记(4)

    今日拜读叶圣陶先生《怎样写作》之《和教师谈写作》篇章。文章发表于1958年《教师报》副刊。里面的一些关于写作的教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果实来自活着的树木:读叶圣陶《怎样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cj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