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船长 (日更第46天)
20:38
今天周六,在广州,上午10点半左右下了一场大暴雨,11-12点之间,俩娃需要上武术、舞蹈兴趣班,在附近1公里远处。平时都是骑着电动车送过去的。今天雨实在是来势汹汹,只好开小车送过去。估计是以前读《道德经》多了的缘故,每次遇到这大暴雨,都会想起老子的一句话: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什么意思呢?大自然中,飘风:龙卷风。终朝:一早晨的时间。龙卷风来去匆匆,一般从开始到结束,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长时间不过几个小时。暴风骤雨虽然来势凶猛,却不会超过一天就消失了。这种自然现象,虽天地所为,但不会长久。天地尚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
这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要正视自己的力量,不能有激进行为,否则决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求道或者说做成功任何一件事情,都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欲求证大道,须作长期持之不懈地努力,既要有诚心,又要有恒心。
写作也是如此,不能三分钟热度。如果只是三分钟热度,和来势汹汹的暴风骤雨一样,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老子还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其实已经把这个道理说得非常透彻了。
我每天在一个简书写作群里打卡,昨天晚上,有位朋友问我,坚持日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自己想了一下,日更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更加有耐心了,可以与时间为朋友了,也更具有前瞻性了,也就是所谓的眼光,我可以考虑更长远了。例如,我可以考虑自己,持续写作100天,300天,乃至3年、10年、一生,这个我是很有信心的,因为通过持续的写作,我可以把很多事情想得更加深入透彻,我深深爱上了这种方式。
我们立志任何一件事,都要有种一棵树那样的耐心。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就是要具有这样的时间格局。我从写作这件事情,想到种树这个比喻。还把它迁移到其它地方去。例如,及教育小孩。例如打造被动收入。例如人际拓展与维护等等。都是要像种一棵树一样的耐心。要有这样的意识,每天养成灌溉施肥的好习惯。这棵树,在你细心照料之下,终有一日会长大、开花与结果的。所以不要着急,因为
“慢,即是快!”
关于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一直在研究作家的习惯,以及背后的一些写作动力问题。发现他们有极大的共同点。关于写作是否有捷径,他们一致的表达了同一个观点。
余华说:
“(写作的捷径)只有一个字,就是写,写个二三十年,写作就变成了你的生活。人都想走捷径,就跟学英文一样,我问朋友有没有捷径,对方告诉我,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背单词,越笨的人有时学得反而越好,就是因为他肯下功夫。”
余华认为写作的捷径就一个字——写!确实如此,你看看其他作家:
《肖申克的救赎》一书的作者斯蒂芬.金是一位高产作家:
“我每天要求自己写2000字,不写完就不准书房。”
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写了几十年的小说,他说:
“我每天写十页原稿,非常淡然……早晨起床后,沏好咖啡,伏案工作四五个小时。一天写上十页,一个月便能写三百页。单纯地一算,半年就能写出一千八百页。”
林清玄是写作者的精神导师,林清玄在多个场合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一直坚持写作,希望能变成一个成功的作家。在我们那个地方几百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作家,我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比别人更勤快。我从小学三年级时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写五百字,不管刮风下雨,心情好坏;到了中学,每天写一千字的文章;到了大学,每天写两千字的文章;大学毕业以后每天写三千字的文章;到现在已经40年了,我每天还写三千字的文章。”
《巴黎评论》总共三本,分别是《巴黎评论1》、《巴黎评论2》、《巴黎评论3》,它是一部访谈记录,书里记录了国外各位名家的写作习性及写作经历,就简单举一下里面几个例子:
亨利·米勒 代表作:《北回归线》、《玛洛西的大石像》,他说:
“天底下最厉害的技巧,就是根本没有技巧。不束缚于固定的写作技巧,不为盲目写作提笔,永保开放和灵活的状态”
约翰·厄普代克代表作:《夫妇们》、《奥林格故事集》,他说:
“作家一定是不停地写作,直到他们有一天达到发表水平为止,这是写作唯一的方法。而不是写上几篇,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四处投稿。”
欧内斯特·海明威:
“写作向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只是反反复复的修改再修改,直至成功。”
还完全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这些都足已经说明一件事,那就是:
写作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写作的捷径,就是坚持不断地写写写!
当然,按照阴阳平衡的理论,写属于阳的一面,必定需要另一面去平衡的,那就是阴的一面——阅读、观察、思考等积累。
在《写作这回事》 这本书里面,斯蒂芬.金也谈到,写作的唯一捷径就是做好二件事:多读、多写,哪个作家都得干这两件事。
我们之所以提倡用写的方式,坚持写作,坚持输出,因为可以进一步推动促进我们去阅读观察和思考。这两面,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现代人的问题在于只阅读,不断地接受各种信息的输入,而没有经过自己内化,这样会产生新的问题,可能学得越多,就越迷茫。有人还预测,接下来的时代,人的精神压力会越来越大,有心理亚健康的人会越来越多,抑郁症乃至精神病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也跟各种信息的熵增有关,各种平台都智能化推送各种信息给不同人,不断想办法抢占人的注意力,抢夺人的时间,而人的焦虑感却越来越严重。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培养自控力,不能让科技把人变得更懒惰了,而是要利用好科技为我所用。如果说有什么好的方式,可以对抗信息熵增带来的问题,我认为写作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写作不一定让我们成为天才作家,但一定会让自己的内在变得越来越清晰,让我们的思考也越来越有深度。我们通过输出,发现自己的需求,再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灌输接收,或者漫无目的地学习。
当然,写作方面,如果深入之后,也确实有很多学问值得学习。今天我看娜妲莉.高柏《心灵写作》,繁体字版的,这本书我每次只看3章左右,我感觉每一句都非常精彩,也对我启发极大。今天看了一章叫做《务求明确》,她说:
“别说‘ 水果 ’,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水果,比方 ‘ 那是一颗石榴 ’ ,给事物正名,还其尊严。...我们一旦晓得某样东西的名字,便会觉得更脚踏实;心灵的薄雾被揭开了,另我们与土地有了连接.”
作者因此,还专门买了关于植物的书籍去看,一种一种植物地去认识它们的名字。
我今天去跑步的时候,特意去观察留意小区里面的植物,我发现真的绝大多数也不知道它们的名字,顿感惭愧之极。这证明了一件事情,我们并没有深入生活,并没有活在当下。所以写作,可以帮助我们,一步步回归生活,回归当下。进而,可以连接到万物。
我相信,通过写作,持之以恒的写作,能给我们生命的质量带来极大的提升。
这是一个值得好好坚持的好习惯,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好了,限时写作时间已经到了,谢谢你的阅读,希望能给你启发!
感恩一切觉正净和真善美!
让我们明日继续!
21:4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