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这个题目,好几次手指放在键盘上,好几次都没办法敲击第一个键。
勾起的回忆都是无限的遗憾,那些过往的林林总总就如同冬风一样刮走了季节的同时,也带走了温度。我们都不停地再对父母许诺,也许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没记住。从小到大,我们给父母了多少承诺,又兑现了多少呢?也许没人能说得清楚!如果说童年怀揣了太大的梦想,天真的头脑根本没去考虑实现的路径也就罢了。可是青春期过后的口无遮拦,轻易许诺就显得太匆忙,太轻率了。
许给妈妈的第一个承诺是一定要对姥姥好。我实现了这个承诺,姥姥总是嫌家里的家务活多,我就跟姥姥说,只有拉着她的手才能睡着,于是姥姥就有了善良的午休。姥姥的牙不好,吃烙饼的时候喜欢吃瓤儿,我就在桌子上宣布,烙饼的皮归我。小时候得逞后的得意洋洋,直到现在还觉得搞笑。想不到一只稚嫩的小手也能给亲人温暖,一张还在长大的小嘴巴也可以小小地孝顺姥姥。
因为时代的原因,妈妈没有读过高中,所以她特别希望我能学习好。在这方面我在一开始还是做到了自己的诺言的。妈妈说要求我一直保持第一名,我也实现了她每次只需要问第二名是谁的承诺。不过随着第一那么稀松自然,她的要求也更加高了。而我则是毫不犹豫,照单全收,并且许下一些自己的计划。那时候长大了,愿望和理想不像小时候那么天马行空,比如我要当伟大的科学家这种,也不似小时候那么质朴和脚踏实地,比如,我要给妈妈买一双棉拖。那时候的愿望想浮云一样,说够不着吧,也有可能实现的一丝希望,说够得着吧,不是跳一跳就能触碰的。
而我最不该的是把不能实现的承诺给父母。也许是青年时期的迷茫,也许是没有真切体会到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父母对远行儿女的担忧吧,每次打电话,我都有点不耐烦。的确,父母问的都是家长里短,天气吃饭这些平常事,可是他们问的都是我的心态。关心我的感情问题,有没有谈朋友。关心我的学习状况,有没有迷上游戏或者网络。同学关系处理的如何等等。但是我总是会承诺他们,要在空的时候给他们回电话。其实对于跟亲人沟通,我应该随时都是空的。但是那个时候的我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对父母的承诺是方方面面的,有物质的,比如要买辆车,带着去开神奇而又美丽的九州大地。有成绩方面的,比如在班里要进前几名。有个人方面的,比如交朋友需要带家里让妈妈看。也有工作方面的,比如我想选择哪个行业的工作。直到现在我也不觉得我那么承诺有多么的异想天开,因为孩童时侯的理想之伟大,与大学的我的愿景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只不过我每次口头的允诺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很仓促的答应或者许给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草率。仿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不需要那么郑重其事。下承诺的时候如此,履行的过程中怎么可能严肃认真?当然也不是全部没能实现,但是没实现的草草算下来也有十之六七了。这么大的比例让如今的我十分汗颜,但是悔之晚矣。
有的承诺是我在心里对父亲母亲许下的,这些还不错我基本做到了。我是农村出来的,父母供养我读到大学非常不易,他们赚的那些钱,相当于高中大学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简直是倾其所有。所以我决定赚到钱后一定要回报给父母。当时有多种意见,有的书上说让我把赚到的百分之十给家里,细水长流,这样父母虽然不会马上有很多钱,但是也会很放心我在外面的情况。也有的意见说,应该多给家里买东西,这样显得贴心。我出来第一份工作薪水不高,但是我觉得应该多给父亲,并且要细水长流。所以我每个月发工资都要拿出四分之一左右的钱给家里的父亲,从来没有断过。
其实对父母的承诺出口即悔,如果真有机会重新来一遍的话,我一定会实现那些诸如午休一会儿,吃饼瓤儿等愿望,至于大的看家承诺,用行动证明就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