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
a.没落的贵族
b.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c.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d.面子尤可贵,前途价更高
e.专长的有效性
f.很多老师唯一的本事就是误入子弟
g.填鸭式的教育唯一的作用就是扼杀精英
h.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
i.为考英语强说愁
j.计算机:第三只手
1.大学生究竟应该按部就班地等着被学校培养成所谓的通才,还是应该自主地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呢?
2.清华、北大毕业生也有找不到工作的。有些公司甚至直接表明不招985的学生,那对于我们这些普通高校毕业生,又将何去何从?
3.大学所有的课都应该去上吗?
4.计算机和英语在大学应该占什么地位?
术业必有专攻,一个萝卜一个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也因此而越来越“退化”成一个工具。在用人单位的眼中,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这几个人都独当一面,每个人的工作相互关联却又彼此独立,分工非常清楚。
而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营销的过程。为了让自己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必须让自己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项有效专长。顾名思义,有效专长包括“有效”和“专长”两层意思。专长不限于所学的专业,只要是能够让自己胜任一份工作的专门知识或者特长都属于此处所说的专长。至于以本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一个跨专业就业的问题。
因为我有足够的理由让面试官相信我比中文系的更能写出他们所需要的策划案。我比其他应聘者发表过更多更有份量的文章,而且现场写作时我写出来的稿子也肯定要更为优秀。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蓝领还是白领其实跟面子毫无关系,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才是最体面最有面子最有尊严的事情。
要想知道自己这个专业真正需要学的是哪些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留意招聘信息。就算你还不是毕业生,也可以经常性地看看、等人才招聘网站,看看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计划。
精英文化只可能属于一个有限的知识群体,否则精英文化就不成其为精英文化了。
一位伦理学博士生导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如果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研究伦理学,那这个国家就已经走到了伦理的边缘。”
除了设置不合理或非理性扩招的专业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无效专长值得一提。
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就只是为了让这些人在体育赛事中为学校争点光,至于这些学生毕业以后何去何从他们可不会考虑。
学校只负责给自己批量生产的商品发个叫做“毕业证”的产品合格证,至于产品是不是真的合格、产品有没有市场,他们就无暇顾及了。
就业,其实就是将自己作为一件商品推销出去。商品要想占有市场就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
“买一送一”这种促销方式在商业领域早已屡见不鲜,那为什么不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求职应聘的过程中来呢?
换句话说,你应该拥有专业以外至少一项特长。
工作职位所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好比是鸟的身体,而专业以外的特长就是鸟的翅膀。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四两亦能拨千斤;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千斤未必能拨四两。
大学纷纷变成了出一售文凭的工厂,大学老师也纷纷变成了出卖学术良知的商人。
上至北大清华,下至每一所专科院校,无不是老师在台上读讲义,学生在台下记笔记。
读大学,更多的不是要记住一种学术观点,而是要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大学生应该理性地选择知识,任何一种观点都要经过自己理性的思考之后再做出判断。招聘单位是用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1.法律基础概论等基本的法律常识课程。2.秘书学、商务社交礼仪等非常实用的课程。3.语言、计算机就是工具。4.很多公司在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已经把熟练操作Excel、PowerPoint等基本技能列入到职位要求之中。5.有些公司甚至对非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也提出了Photoshop、CorelDraw等方面的要求。6.学会使用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
逃课时应该坚守的原则:
第一,不要跟老师发生激烈的冲突。
第二,要尽可能地混水摸鱼,并针对不同老师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逃课战术。
第三,要尽可能在没逃课的时候多给老师留下印象,这样一来,就算你没上过几次课,老师也会觉得你“劳苦功高”。
第四,需要跟老师尽可能多接触,跟老师打成一片。
最后一种办法便是破财消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