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杰将孔子可谓是非常的周密,不管是从孔子的性格还有孔子的衣食习惯,他都讲述的非常到位。包括他对于论语的解析以及各个字词的剖析也是非常的全面。那么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我的理解还有我在听书时所感受到的疑问。
首先来讲讲,他说孔子对于吃的注意首先我们在大课程中,就已经知道君子,对于道德追求是一定高于对于食物的追求的,而且君子一定不会关注自己的吃穿的好坏。孔子提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在一个君子,求道的过程中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最好的生活方法就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然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孔子对于吃穿也是有要求的并不是说,一定就要吃的非常贫苦,吃的非常不好。但是在吃好东西的前提下,也是要有截至和礼的。孔子吃饭是非常养生的,比如说过季节的食物,他不吃放坏了,变质变色的食物他也是不吃的。所以这不叫浪费。好东西,他不会多吃吃饭时他吃的肉食是一定不会超过主食的,而且在吃饭礼节方面肯定是老者先动筷,而且端坐时的席子没有摆正,孔子是不做的,菜品乱放很不整洁孔子也是不食的。所以孔子这些对于饮食方面的要求,都是有原因的,这显示出的并不是浪费,而是礼节与健康。而且10不言请不语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君子,修行时一定是非常累的,但是他们乐在其中如果要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当然在吃饭时就要用心吃饭,睡觉时就要好好的养修。
我们在大课程中学到了孝,当他讲到父亲犯了法孩子要不要为父亲包庇,是他有了不同的见解首先。当父亲犯了法,我们一味地包庇那么就有可能会让一个人为了某种事情无所不干,而当我们一味地去举报举那么这个人情,也就是在孔子观念中的孝,也就破碎了。傅杰认为孔子说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在当时对于这种事件的最优解。然而我们为什么会一步一步的发现这个道德与现实法律问题愈加矛盾。然而,当我们中国的民族社会不断发展。所以,现在的这个人性也是一定要有的付杰,没有讲到更深层面的方向,就是说当我们现在付钱犯了法的时候,孩子在法律上是可以不指认父亲的罪行的这也就是国家在对于孔子所讲的孝的一步退让。
这是我对于傅杰讲论语的几方面见解,然而我还有一个没有听懂的问题,也是张千洵所要回答的问题,愚民政策孔子是否认的那么为什么其他君主会如此推崇这个政策,他的好处和坏处有个在哪个方面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