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

作者: 樱雨纷飞 | 来源:发表于2020-07-07 13:49 被阅读0次

今天,孩子给我讲了一个乐毅伐齐的故事。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战争开始后楚也加入联军)。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不下。昭王死后,刚刚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由骑劫掌军攻城。久攻不下,却中田单的火牛阵,身死军败。齐国趁势收复所有失地。乐毅伐齐之功尽失。

乐毅解职后,燕惠王企图将他召回都城,而迁,而且司马迁是汉朝人,最接近战国时期。《史记》的可信度也比《资治通鉴》高,而且《资治通鉴》的记载只是孤例,并不能完全推翻《史记》的记载。乐毅伐齐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燕军每下一城都抢夺齐国的财货,用了五年时间才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很难体会到乐毅的具体政策,但可以肯定的是乐毅在齐国收买人心的政策并不完美。以田单为例,他们这种地主、贵族阶级是坚决反对乐毅的,因为燕军会抢夺他们的财产。对于百姓来说,齐国和燕国都是剥削百姓的统治者,只不过燕国剥削的轻一点。

    乐毅伐齐最后止步于即墨、莒,即墨守将田单坚决抵抗,双方僵持不下,最后乐毅才改变策略。乐毅开始广施仁政,救济齐国百姓,试图削弱即墨守军的抵抗情绪。但事实证明这种效果微乎其微,即墨守军并没有放弃抵抗。时间一直陷入僵持状态,直到燕昭王去世。燕昭王去世之后,田单就派人去燕国散步流言,说乐毅想要在齐国称王。流言对功臣、将军的伤害翻倍,尤其是乐毅这种领兵在外的将军。而且乐毅和新任燕王有信任隔阂,燕惠王就派骑劫接替乐毅的职务,乐毅为了避难出逃赵国,自此齐国开始了反击工作。

田单采取以下策略反击燕军:

1:假装有天神相助,振奋即墨守军作战情绪。

2:用激将法,促使燕军对齐人采取残暴措施,比如残害俘虏、挖齐人祖坟。此举是为了加剧齐人的愤怒,以便为反击做准备。

3:田单示弱,让燕军认为即墨守军伤亡惨重,促使燕军放弃警惕。

4:收集耕牛,并且在牛尾绑上稻草,在开战之前点燃稻草,受惊的耕牛直接冲向燕军阵营。于此同时,田单派精兵反击燕军,并且把燕军赶出齐境。

自此乐毅伐齐正式宣告破产,乐毅伐齐也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乐毅不仅失去了辉煌的战果,自己还被迫出逃赵国,可以说有点得不偿失。但乐毅伐齐注定会写入历史,乐毅伐齐、田单反击这两大经典军事行动更是经久不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毅伐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ua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