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说天下】商道·非常道(一二二)

作者: 袖卷千重雪 | 来源:发表于2016-05-31 09:20 被阅读87次

    (八十一)商道之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不知不觉间,我们对《道德经》的品味解读已至尾声,一路走来,老子数千年前的睿智之声令作者掩卷长思,不能自已。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作为临别赠言,老子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实的表述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说法不见得真实;善良的人多不擅长道义之辩,擅长口舌的未必是良善之辈。同样的道理,明于道的人不见得博学,博学的不见得明于道。

    真正悟道的人,不在乎那些虚饰的言辞,不做夸张的影帝,而是尽力惠及他人,从中收获的,则是民众的肯定与大道的畅行。天之道,无非包容、顺导,圣人之道,则是效法天地,为而不争,予而不取,以求一片心安处,如道之生生不息。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又何尝不是一种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理想状态。

    可以说,这最后一篇,就是老子对整部道德经的总结陈词。既然我们是一路走来,那也不必再做太多的赘述,坐看老子的身影没入历史的尘埃,就如喝一口茶后细品回甘,沉下心来,静心思索一番昨日之非与明日之是,若有小得,也就对得起这几个月花费的工夫了。

    最后,我还想多唠叨两句。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老子,和他的《道德经》。

    须知,历史上人们尊崇老子,是因为他的思想,而非功业。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与孔子是同一代人(辈分上高一辈,是孔子的老师)。这就意味着,不论是老子还是孔子,他们的一些具体政治主张和施政理念,顶多只能适应春秋时期的政治现实(到底能不能适应还两说,有的可能过于保守,有的可能过于激进),连之后的战国都已无法运用,更不用说是如今了。而他们身上最具传承意义的,其实是观世的慧眼、智慧的光芒、人性的光辉、普世的价值。换句话说,是人何以为人、人应如何做人、如何看待纷杂乱世、如何剖丝剥茧而直指本性,这样一些只要人类社会以及人本身继续存续,就永远不会过时的命题和答案。

    为什么他们的思想有着这样的指导意义?因为是他们,包括释迦牟尼、西方的苏格拉底、耶稣等等,有幸成为人类政治思想和社会良俗的启蒙者。换句话说,他们决定了当代社会运转以及人类相处的底层规则。那么,不拜祖师爷的码头,不从他们的原生思想中汲取养分,我们还能找谁去求取真经呢?

    该说的,想说的,也就这些了。各位,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上说天下】商道·非常道(一二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uc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