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 不自信,害怕失败……
孩子不自信,害怕失败,不敢尝试,是因为遇到这样的问题——对“失败体验”的厌恶感和恐惧感。
在很多中国的家长心里,恨铁不成钢的情愫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无论孩子取得了怎样大的成绩,在家长眼里,都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甚至有些家长会把‘鸡蛋里挑骨头’当成‘爱护’,明明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家长心里也很高兴,但硬是要把严父严母的角色演得更加传神,对孩子原本很好的成绩横加挑剔。久而久之,孩子的成就感就会被打压下去,产生一种‘我做什么都不对,我怎样你们都不满意’的自卑和逆反情绪。
家长的严厉,阻断了孩子在错误中不断摸索经验直至取得成功的过程,也削弱了孩子在失败中敢于再次尝试的勇气和承受力。
有些家长在传承错误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又叠加了一层经过自己“经验总结”的更加错误的方法——盲目表扬。与实际情况和真实体验截然相反的盲目表扬,进一步扼杀了孩子想要再次尝试的勇气和念头——因为孩子心里非常清楚你给她的表扬是不是真实的。
家庭教育其实就像一个‘内聚力’磁场,你越关注什么,什么就越会被无限放大。如果孩子的积极行为得不到家长的肯定,或是家长忽略孩子的行为而予以盲目夸赞,都会形成没有养分的磁场,自信心自然会逐渐丧失,孩子的潜质和优势也会慢慢被磨灭。所以说,只有在正确激励的情况下,才能衍生出积极行为和正向选择。
解决方式:
问题已经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而非揪着问题不放,更不能给孩子贴上任何负面的标签,如‘胆小鬼’‘笨蛋’‘真没用’之类的消极评价。
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信任”和“接纳”。要让孩子明白,无论她经历了什么、获得怎样的结果,你都无条件信任她、接纳她。要学会在“放手”的基础上去“协助”,协助孩子获得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无论过程中经历怎样的失败或挫折,都是她最终迈向成功的垫脚石和参考书。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信任”和“接纳”,并给予真诚的肯定和鼓励。 建立自信实际上是积极行为引导法的一个附属品。一个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能力的孩子,会减少对他人的依赖,能够学会不把他人的评价当作对自己的认知,会开始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家长要做的就是找出孩子曾经的成功经历与经验,并用其鼓励孩子再次尝试、再次努力,直至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