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精进·自律「2」团书单读书
时间像乳沟,挤挤总会有,但你手法对了吗

时间像乳沟,挤挤总会有,但你手法对了吗

作者: 我是王悟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9-08 14:03 被阅读0次

    友情提示:阅读全文大约需要5分钟。

    开篇语:

    时间管理是我最近很感兴趣的一个主题。

    时间管理并没有严格的领域边界,它与非常多的主题都密切相关。仅在《超级时间管理术》这本书中提到的就有清单管理、空间整理、沟通话术、阅读方法、自制力等等。倘若从生命的长度上来看时间管理,又可以扩展到人生管理这个更大的主题。

    仅仅通过一本书,不可能读到以上全部内容,单将其中一个方面理解得完整而透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不仅要从当前这本书中发现未知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还要想办法发现与其主题息息相关的其它主题,由此再做相应扩展。这就是阅读一本书最好的收获。

    1.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0岁之前的人生,时间简直多到奢侈,还不知道人生苦短的我总以为人生就像夏日蝉鸣的午后,闲散而漫长,常常不知该如何处置这一眼望不到头的岁月。没想到,几年之后,时间便用它那闷不吭声埋头飞奔的速度把青春的脸蛋惊得长出了表情纹。

    愚钝如我这才后知后觉:时间,分明不够用啊!

    《超级时间整理术》的作者迈克尔·赫佩尔在书的开篇举出了许多时间不够用的例子,选几条列在这里,对照一下,你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经常觉得自己要充电、要学习,却找不到时间去做;

    经常觉得自己忙忙叨叨一整天,到头来却想不起来这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没时间打扫,于是屋子里越来越乱,你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到剪刀、钥匙、茶叶……

    你的桌面堆积如山,你找不到昨天的会议记录,也找不到今天开会要用的文件……

    甚至面对节省时间的方法,你都会说:这很好,但我实在没时间学!

    最后一条引起了我的警觉:许多时间管理的书籍实际上是写给在这方面已经做得不错的人,而最有需要的读者往往因为“没有时间”错过了阅读,实在是讽刺。

    是时间真的太少了?还是我们的事情太多了?多出来的事情能找到时间去做吗?

    是时间真的变快了?还是都被我们给浪费了?浪费掉的这些时间能找回来吗?

    我们知道,时间不会凭空多出来,本书的副标题“每天多出一小时”也不是魔法,而是指从被浪费的时间中找到最可利用的部分,去做更有价值的事务。如果方法运用得当,或许每天多出来的就不止一个小时。

    2.时间去哪儿了

    既然要整理时间,先要找到时间花到哪儿去了。

    迈克尔·赫佩尔在《超级时间整理术》中提出了创建时间跟踪表的方法:以15分钟为板块,记录下每天的活动,连续记录七天。这个方法的难点在于:习惯了浪费时间的人很难坚持进行这样的记录。可是,这又是专门为经常浪费时间的人设计的。这的确是一个挑战,好在不需要持续很久,几天就可以。

    对于一个方法,我们在掌握了理念之后,可以灵活变通。我在最开始记录的时候,把15分钟改成了一个小时,并设置闹钟提醒自己记录。这有一点儿像刚开始攒钱时记录每一笔花销的情形。从某种意义上讲,时间就是金钱,二者都是不该被随意浪费的。

    可能有人会说,我知道应该花一点儿时间去记录,可是我还是没有时间。如果真的难以践行第一步,原因可能不是没有时间,而是缺乏动力。

    试着问问自己:假如每天多出来一个小时,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呢?迈克尔·赫佩尔认为,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可以激发节省时间的动力。在如何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方面,他给出了一些提示:

    放松:阅读,写一本书,做计划,画画,睡觉,给家人打电话……

    做一件你心仪已久的事情:看朋友,烹调,赚钱,参加一个兴趣小组,规划一次旅行……

    积攒起来度过一个超长的周末:写日记,与家人一起度过,思考,听音乐,看电影,跑步……

    在我看来,以兴趣点为动力结合以目标任务为导向似乎效果更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时刻提醒自己要找到完成这个目标的时间。如果只有兴趣,没有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行动是难以落实的。而定下一个具体的任务目标,便能够有的放矢。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我想要学习如何写书评,这是我的兴趣点。为了能从频繁加班的工作中挤出学习时间,我需要学习时间管理,这是由兴趣点引出的第一个任务。然后针对这个任务列书单、定学习计划,并根据书中读到的去实操练习、总结经验、再实操练习,最后内化为习惯。完成第一个任务,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到如何阅读、如何写作的学习中。如果我只是心里想我要写书评,而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目标,当我真的面对一大把空闲时间时,反而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一大段好时光很可能又在无所事事中被浪费了。

    迈克尔·赫佩尔还给出了时间跟踪表的具体做法以及完成这项准备工作的几个小技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书研究一下。

    3.你有拖延症吗,我有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拖延症”(又称“懒癌”)成了一种时髦的“病症”,人们在社交平台上贴出懒洋洋的表情图,带有一点儿炫耀地自称拖延症患者,也包括我自己。实际上,这里面的大多数人只是有拖延的行为习惯,真正的拖延症不仅影响情绪同时还伴生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声称患有拖延症的我,其实只是在为自己的懒找借口,并享受那种找到了组织的安心感。

    为什么我会没时间?因为拖延(懒)。为什么我会拖延(懒)?因为被拖延的事情不够重要、或者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有人会反驳:我的事情真的很重要,可我还是会拖。

    试想一下:假如你不立刻去哄因为你的过错而生气的女朋友,她就会提出分手,而你将要花费更多心力才能追她回来;或者更严重一点,假如不立刻完成手里的任务,你就会失去工作,而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是你生活唯一的经济来源……你还会拖延吗?

    所以,拖延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事情的重要性或者说后果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关于对拖延的认识和克服,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主题,这里我们不做进一步讨论,只来看迈克尔·赫佩尔在《超级时间整理术》一书中是如何解决做事拖延这个难题的。

    我特别赞同书里的这一句话:

    拖延是因为还没开始,一旦开始行动,你会发现自己变得积极起来,而不再悲叹时光流逝。

    事实的确如此。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这样一句名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我看来,对于习惯了拖延的人来说,只要开了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在今年年初接到一个任务,由于不太紧急,我对其中的流程也不太熟悉,加上又有其他事情在忙,一放就是半年。直到因为需要休长假而必须清掉手头所有工作的时候,我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开始做,结果不到两周就完成了,自己也吃了一惊。

    所以,解决做事拖延的第一要务就是:马上行动,马上行动,马上行动。要做到马上行动有一个窍门,就是向你所重视的对象做出承诺并且要从小事开始。在《超级时间整理术》中,迈克尔·赫佩尔给了我们希望,他说:

    一旦你能够承诺小事情并身体力行,很快就能够承诺大事情,并把大事情善始善终。

    选择一个重视的对象做出承诺,是因为一旦想到可能会对这个重要的人物食言,你就有必须去做、马上去做的压力。这个人可以是你要好的朋友、你尊重的师长,也可以是你的老板。但是像承诺、任务、deadline……等等这些,对于我这种习惯了拖延的人,已经是很大的压力,超负荷之后很可能会做出干脆放弃的决定。从小事开始,就是为了把这份压力减轻到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如果你恰好是一个同时患有“选择恐惧症”的“拖延症”患者,那么书中关于如何克服决策难题的部分就非常值得一读,毕竟犹豫不决也是浪费时间的一大元凶。害怕承受决定所带来的后果,是令人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迈克尔·赫佩尔提出依靠直觉做决定,并给了几个寻找直觉的方法。

    我们都会时不时地经历恐惧,其奇妙之处在于当时过境迁回头再看时,那些曾经令你感到恐惧的时刻对你来说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好怕的。

    这令人感到安慰。

    4.你的清单用对了吗

    解决做事拖延的第二个工具是清单。清单在现代人的工作中,应用普及率应该越来越高了,尤其像我这种大部分工作内容很琐碎但时效性要求很高而我本人又特别健忘的情况,工作清单必不可少。然而读过《超级时间整理术》的事项清单这一部分,我才发现,自己一直用错了。

    待办事项,大概是许多人清单的首要内容,我也是一样。将近期所有待办事项列在一起,尽管也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每次打开,都会不自觉地挑里面最容易的那几项去做,沉浸在完成列表带来的虚幻的满足感中。而重要且有难度的内容,就这么一天天沉积下来,变成似乎永远无法完成的样子。于是,每次打开清单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直到deadline来临。

    有一句据说是来自马克吐温(孤陋寡闻的我没有找到具体出处)的名言:“如果每天早上醒来之后第一件事情是吃掉一只青蛙,你会欣喜地发现接下来的一整天再没有更糟糕的事情了。”在时间管理中,青蛙指的是最重要、最难的那项工作。

    迈克尔·赫佩尔在书中提出,将待办清单改成必做清单,即每天结束的时候写下明天要做的五件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清单的要义应该在于要求自己先吃青蛙,而不是单纯的列举事项。做完必做事项,再做待办事项,你会看到重要的事情总是在变得紧急之前就被完成了。这种成就感,比完成一长串无关紧要的事项要强烈得多。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更新了自己的工作清单。截至目前,效果显著,前面提到的那件拖了半年之久的工作,就是在应用了新的清单格式之后完成的。

    至于如何区分对待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事项,书中也给出了相应的技巧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看。

    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那就是列出不办清单。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可以不办或者有计划地去办。比如,在使用时间跟踪表之后,我发现自己有很大一块空闲时间都花在了刷豆瓣、看订阅的公众号文章和回复微信消息上面。于是,我跟自己约好:只在特定时间做这些事情。现在来看,尽管执行得并不完全到位,但时间的确节省下来不少。这虽然算不上书里说的不办清单,也算是活用了吧。

    清单管理其实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定目标、列计划都属于其中。它跟时间管理息息相关。想要学习时间管理的朋友,不妨也把清单管理作为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会有更好的收获。稍后我也会继续分享关于清单管理的读书心得。

    5.夺回你的时间

    我们经常会遇到“时间窃贼”,就是占用我们大把时间却不能产生丝毫价值的干扰项。它们可能是周围的人,比如,爱聊闲话的人、牢骚满腹的人、喜欢请教的新人等等。一旦你出于礼貌回应了他们的话,哪怕只是随口“嗯”了一声,接下来你就要付出大块的时间来应对滔滔不绝的话语,还要在懊恼中努力掩饰自己的不耐烦。

    这是我所经历过的,可能也是你正在经历的。迈克尔·赫佩尔在《超级时间整理术》中专门讲到这一点,其中有一句道出了我的心声:

    说“不”本身很简单,只需要一秒钟。困扰你的不是说“不”这个行为,而是其后果让你感到不安。所以你需要学会怎样说“不”同时让对方感到愉快。

    工作中遇到的这样的人,往往是身边的同事,生活中则可能是各路亲朋好友。出于维护友好关系的目的,我们不太会去打断对方发起的交谈或者拒绝为别人提供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耗费你许多宝贵时间的帮助。迈克尔·赫佩尔在书中给出了说“不”的一些方法,如拒绝帮忙可以说:

    我非常希望帮忙,但我不得不拒绝,因为我现在要集中精力进行_____,否则对于我已经答应了的人来说很不公平。

    拒绝聊天则可以说:

    祝你好运,等事情有了进展告诉我吧。

    由于作者是英国人,假如我们直接套用这些说法,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需要在日常语境中转换为合适的用语。比如,当我在忙的时候有人想跟我聊天,我会说:

    不好意思,XXX领导要我上午把XX统计做出来,下午开会要用,等我做完了咱们再聊吧。

    如果有人这时候来找我帮忙,我会说:

    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话,等我忙完手里的活好吗?XXX领导等着要结果呢。

    话虽然差不多,执行起来的区别在于,忙完之后我会去找之前需要帮忙的人,就算他已经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我也做到了答应他的事情。至于想聊天的那位,放心好了,她一定已经找到了相谈甚欢的人而把刚才找过我的事忘记了。

    这部分涉及到如何有效地自我表达和与人沟通。关于沟通技巧的书籍,经常推荐的有《沟通圣经》和《沟通的艺术》。这两本书已经列在我的阅读计划之中,读过之后我也会分享阅读体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书来看看。

    另外,“时间窃贼”也可能是吸引你注意力的事物,比如网络。运用时间跟踪表,看看每天你的上网时间究竟有几个小时,这其中有多少时间只是在闲逛、浏览似乎有趣但其实无关紧要的轶闻,又有多少是在做你一直想做却总是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如果真的做了统计,相信许多人都会大吃一惊。

    6.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有一句趣话这样说:不想当将军的厨子不是好裁缝。我从来没理解过这句话的意思,直到读了《超级时间整理术》的“是司机就不要争做好厨子”这一节,才恍然大悟。迈克尔·赫佩尔在这一章的开头写道:

    ……我每到一处都惊奇于人们把时间浪费在他们既缺乏技能又缺乏意义的大量工作上。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缺乏技能,意味着这项任务做起来令人感到吃力;缺乏意义,表示长远来看这项工作无法给人带来任何提高。如果我们把大量时间都花在这样的工作上,那就不是浪费时间这么简单,而是在慢性自杀。

    对于这种情况,迈克尔·赫佩尔提出,先花一点儿时间把当下自己的工作分成精通、尚可和勉强三类。

    ◆ 精通的工作,是指享受过程并且能够完成得很好的工作。给人以愉悦和满足的工作,做起来很难没有效率,要尽量提高这个类型的工作所占的比例。

    ◆ 尚可的工作,是指难度在能力范围内但并不令人享受的工作。其中有的部分是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找到这一部分,从技能方面进行改进,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 勉强的工作,则是勉强可以忍受甚至令人不堪忍受的工作。引发拖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愉悦的体验带来的抵触情绪。如果长时间做这类工作,不仅很难克服拖延,提高时间利用率更无从谈起。因此,这个部分要想办法放弃。

    至于如何放弃这些勉强的工作,迈克尔·赫佩尔在书中给出了几种“委派”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书来一读。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对于技能要求不高、又没什么意思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可以以相似流程进行归类,然后按类别集中去做。比如,集中回复邮件、集中处理票据、集中做出统计报表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延续同一类工作的熟悉感,避免不必要的打断和重新开始,尽可能提高时间的利用率。然后把更多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清理办公桌面和电脑桌面,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当目力所及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各在其位,你会发现工作的条理性得到提高,时间也得到节省。根据《破窗效应》理论,你会不自觉地去维护这个有秩序的环境。我每天下班之前都会整理桌面,大概也是这个原因。

    除了工作,时间整理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本书的第六章和第七章,是与生活相关的生动实例。

    通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合理安排与朋友的交往,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在值得相处的朋友身上;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用雇人打扫的方式买回做家务所花掉的时间;将身体从沙发上拯救出来,把做“沙发土豆”的时间也拯救出来;使用高科技产品为生活带来各种便利,节省时间;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和质量,这也是一种增加相对时间的途径;外出旅行前做好攻略规划,看上去多花了一些时间,却可以将旅途中大量的抉择时间留给享受旅行的心情……等等等等。

    书中介绍了一套家庭管理体系,让我想到了日本著名杂物管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近期逐渐兴起)山下英子所著的《断舍离》。生活中,我们不只是对物品要断舍离,更要对所有事物都有一种“断舍离”的意识,并将其带入对时间的管理当中。

    要对感兴趣的主题了解得全面一些,读一本书显然远远不够。大量累积阅读经验、构建该主题下的知识体系并内化于心,才是不二法门。想要通过阅读最大程度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前一阵子读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收获颇丰。这本《超级时间整理术》就是利用从中读到的笔记方法来进行阅读和整理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倘若你也能有所得,那就更棒了。

    若本文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

    我是王悟空,不定期更新书评、影评、游记、随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间像乳沟,挤挤总会有,但你手法对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ig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