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生理需求都是自然而然的,困了要睡觉,饿了要吃饭。这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也就是最低层次的需求,虽然即便这个“社会学研究、管理培训以及中等与高等教育心理课程的流行架构”并不缺乏批评声音,但胜在简单明了,容易理解,不需要脑子多思考。
对于“经常闲得无事就浏览购物网站,通过视觉听觉刺激而购买了商品,但除了拆快递之后则再无使用”这样的行为,也就是简单说的“冲动消费”,个人感觉从“安全需求”到“爱与归属需求”甚至于“尊严需求”,都可以视情况挂钩。好在可能一般对最低层次的需求还不受重大影响。就像老妈经常去电商平台选购一些低价商品,服装、生鲜等等,虽然洗一次就缩水不能用、买一箱吃一口就放到烂、买来忘在保安室一整年……看见打折促销就想买,也不先考虑有没有使用需求,只是相信了“错过就再等一年”的认知,忘记了是否需要放弃这次“一年一度的绝佳机会”。好在这些小小的购物事件是否产生,影响不是太大,顶多或者只是是否有一些浪费而已。
说到这个,我一直有想买副无线蓝牙降噪耳机的需求,这是一个相较而言更容易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办公室嘈杂的测试音非常影响工作,买个头戴式太过夸张,换份工作似乎还不到时候。一直没有买除了没有好好选购之外,就是觉得即便在一两千级别还是有些贵重、忍忍就过去了也不是一天12小时都在制噪。这样的矛盾最终在要么买个降噪耳机尝试缓解要么每天啥都不想只纠结要不要离职的冲突下,决定还是买个耳机。虽然有人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那他的问题肯定不是没有钱,因为没有钱这个问题,用钱也能解决。
有多重视呢,花了十几天空闲去看评测、对比、筛选,从小几百的预算一直到两三千。到最后只剩下sony和bose的两款。两款都不完美,就因为综合了降噪、尺寸、音质、上市时间等因此,选择了索尼而选择性忽视了有少少人提到的可能会佩戴不适的问题。但却就是因为这,发生在自己身上。买了之后,其他的方面体验都不错,就佩戴不适,带上很胀很痛,坚持个十几分钟就无法忍受的程度。千人千耳,这也跟人有关,同事戴着就没有不适感觉。可惜的是,现在大环境的商家,拆了包装之后,就都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了。
什么都好,也满足了我上班时工作环境降噪的直接需求,但就戴着不舒服,却不能退货。可一千大几百的东西,放着不用也不太合适。既然钱都花了,多戴戴,万一就习惯了呢?我还真就每天都尽量找机会戴着,就算不听音乐,只是为了能够适应它,能够习惯到忽视它带来的疼痛感。
其实9.9新低价转让,提前去实体店体验,再买一款耳机,这些后续操作,或许是更好的应对策略。但是我没有这样做,可能只是因为“刚买了就放弃太过轻率”、“还未努力就放弃”、“白亏时间和金钱不划算”似的认知,渐渐错过了这些后续操作的最佳时机。
如果是巴甫洛夫的狗,那也无多大所谓。但为什么我也非要去适应这样痛苦的事情呢?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满足某种需求吗?那是谁在强迫我去满足这某种需求呢?
——“钱都给了,摸一下总行吧?”
——“不行,犯法的。”
——“不摸也犯法了啊。”
——“知道犯法那你干嘛还给钱?”
——“在你来之前,我想的不止摸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