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散文随笔散文
「93」《杂文随笔——拾零北京话》 青山如黛

「93」《杂文随笔——拾零北京话》 青山如黛

作者: 青山如黛散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21:48 被阅读22次

    老北京人厚道、局气、义气、礼貌,话里话外也不乏有一股幽默劲儿,所有的一切归了包堆就两个字“规矩”,皇城之内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不能破坏这个规矩。前些日子青山和您聊了聊北京话里的爷,今儿个就聊聊北京话。京腔京韵的北京话听起来另有一番味道,外来的您呐,如果不在北京城里头住它个十年八年的,您还真不了解北京话的含义。

    北京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儿化音,说话间轻轻地一带而出,今天——今儿个:拍野鸟的照片——打鸟儿;散步——溜弯儿;眯瞪一会——打盹儿;洋火——取灯儿;耳挖勺儿、眼镜儿、马扎儿、板凳儿、水牛儿、季鸟儿、门环儿、家雀儿,这样的老北京话海了去了。但是儿化音也不能乱用,前门不能叫前门儿;以此类推东直门、西直门、正阳门、朝阳门,都不能有儿化音,必须是胡萝卜就酒——嘎嘣脆。有一段快板书将北京话中的儿化音表现的淋漓致尽:“打竹板儿,那个点儿对点儿,听我说段小快板儿。我家墙上有块板儿,板儿上有个油灯碗儿,油灯碗儿,不大点儿,里面有油又有捻儿。。。。。。”

    青山不说老北京人见面时行:仟儿礼、拱手礼,就说说最常说的几句话。街坊邻居们大清早一见面第一句问候语就是:“您吃了吗?”;“大清早,您这是上哪儿啊。”;“天儿下雪了,路上挺滑,您走道可逮悠着点。”:“老嫂子,向您问个道儿。”;“老哥哥,有程子没见着您了。”。从文字上看“您”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个“你”字,下面一个“心”字,你在我心上,这是多么大的虔诚与敬意的称谓。

    最经常用的礼貌用语就是“劳驾”,是“劳您大驾”的省略词,“劳驾,您帮我把钱递给售票员”小说中也有“尊驾”一词。“让一让”也是一句礼貌用语,记得前几年在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副调侃火车售货员的对联:上联是:“香烟瓜子方便面”;下联是:“啤酒饮料矿泉水”;横批是:“让一让,让一让”

    “借光”您看清楚了不是“凿壁偷光”呦,也是老北京人常用的一个词语,“借光,和您打听个道儿。”。此语来自于《战国策、秦策》说的是古时某国农村的姑娘们总在晚上凑在一起做针线活,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也到这里做活,别的姑娘嫌弃她认为她占了便宜。这位姑娘对大家说:“我虽然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早来把屋子打扫干净,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儿,对你们来说多少也方便一些。油灯总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会有什么损失呢?”这就是“借光”这个礼貌用语的出处。

    用虚词和副词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北京话的一大特色,例如:“哎吆,您瞧我这记性,尽想着到银行取工资了,结果把手戳落家里了。”;“哎呦喂,这是谁呀!”;“哎吆哎,我的小祖宗,打哪儿滚了一身泥啊。”;“吆喝,还敢在我跟前拿搪,装什么大尾巴鹰。”;“爷们,就你们这几个嘎杂子琉璃球,在我跟前耍三青子。”;“敢䞍,东来顺的涮羊肉就是地道。”;“得得得,您瞧这事弄的,我还得再跑上一趟”;“去去去,别跟我这儿裹乱,哪儿凉快就到哪儿呆着去”您䁖䁖,这语气,这语调儿,这话音儿,别看说话人的表情,听着就觉得有意思。

    当然北京话中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汇,外地人根本就不明白此话中的意思,猛一听以为是在骂人,其实不然。那句话啊?就是如今不常用的一个词语“姥姥”不是南方人口中的外婆。这句话指的也不是家中的长辈,您说它是感叹词、虚词都可以,是一句表达心境的语言。

    丁酉鸡年腊月,写于房山蜗居

    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3」《杂文随笔——拾零北京话》 青山如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ml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