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论·摄影》第三季~第36篇
图:晓崧
文:毕屹
《摄影师与摄影家的区别,只有,一步之遥》
记得几年前,曾听过一个年轻摄影家的作品分享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当时说的一句话。
“我是做一名摄影师,还是当一个摄影家”。对于那时刚刚接触摄影的我,没有太理解这两个用词的不同。
而后,他简单地解释了这两个词的区别。如果想当个摄影师,了解和学会这张表就够了。
大屏幕上,立刻闪现出一些数据,比如光圈、快门等在各种题材中的组合运用。这些数据的合理使用,可以拍到清晰的照片,但不一定是有韵味、有深度的照片。
接下来他又说,最终他决定当一个摄影家,不是仅用相机记录生活,而是要用相机表达思想。
这些言论直到接触摄影两三年后,我才终于明白,原来摄影师和摄影家有着本质的区别。
摄影师偏重于照片的视觉效果,摄影家则更看重把自己的思想图像化。说得更简单直白一点,就是摄影师拍他所见,摄影家摄其所想。
为了把这一理论阐述清晰,理解透彻,我们还是用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诠释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
今天分享的这幅照片,来自晓崧老师的一幅精彩抓拍作品。
下午三点的广州站,人来人往。旅客们或行色匆匆,或左右顾盼。行色匆匆的旅客看来已是常客,通过这里往来于大江南北。而左右顾盼的人们,大概是头一次从这里出发,那焦躁不安的心情毫不掩饰地写在了脸上。
如果是摄影师,面对这样的场景,大概会这样拍摄。前景是匆匆忙忙的旅人,背景是略微虚化“广州站”大楼。
没毛病,但毫无新意。只是纯粹地记录,最多就是个环境人像照片。
而摄影家怎么拍摄呢?
首先,拍摄视角就不能按常理出牌,大家都想到的机位,那怎么能拍出新意来呢。
平拍,是最常用的,但也最难创造新意。俯拍,似乎条件又不太允许。只剩下仰拍了,也只有仰拍,才能在这种场景创造与众不同的画面。
作者找到了一个正对广州站的地方,蹲下身体,用与地面基本平行,且略微上扬的视角开始构图和对焦。
剩下的,就是守株待兔。一旦有人走进镜头,便迅速而冷静地轻触快门。一张、两张、五张、八张……
也不知走过去多少人,更没算拍下来多少张。这一刻,只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作者知道,只有多拍几张,才有可能遇到一张满意的画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位旅客,像上天派来的模特儿一般,不仅走进了作者等候的镜头,还如解放军仪仗队员般地昂首挺胸,大踏步地走了过去。
这样的画面,才是作者想要的画面。这样的效果,才是作者的创作初衷。
而定格了这样的瞬间,也就定义了摄影师和摄影家的区别。因为,摄影师和摄影家的区别,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 *** ***
标题《踏上回家的路》
作者:晓崧
设备:iPhone 5
简述:A字型构图,低机位拍摄,曾刊登到《中国摄影》
*** *** ***
感谢晓崧老师提供的精美图片,如果您也喜欢此篇图文,请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