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旅行,却很少买关于旅行的书,因为类似书籍要么是个人的琐碎情感,难以共鸣,要么是攻略类,网上有很多。
但李欣频的书却是一个例外,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意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旅行的启发和反思。
她22岁入广告界,25岁成名,封号:文案女王。高收入的工作并没有把她绑架,28岁起足迹已踏遍寺庙、教堂、墓园、沙漠、极光。22年44国的旅行让她蜕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人。
在她的《旅行创意学》中,她提出了10个最具创意的“旅行力”,让读者能打破关于旅行的思维定式,如何玩出创意,值得每一个喜欢旅行并想通过旅行来提高见识的人一读。
图片网络分享书中的三点:
1.旅行=勇气
旅行是很大的冒险,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改变自己的决心,绝不是用来逃避原来的生活。逃避是没有勇气面对现在的生活,但旅行要面对的未知的事,会比待在原地多得多,那需要更大的挑战,包括异国的人、时间、气候、习惯、语言、食物、住所......与现在的习惯完全不同。
作者李欣频小时候是很宅的人,自闭孤僻,足不出户,一直到大学都这样。大二暑期时,她的妈妈把她送到美国的游学营。那是李欣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国,被迫拿出全部的勇气去面对陌生的环境。之后,她突然变成了疯狂的旅行者,在接下来的22年里,去了44个国家和地区。
我和作者有些类似,打小安静内向,足不出户,书籍是我最好的朋友。20多岁时,因不想在论资排辈、讲关系的国企混一辈子,裸辞了。人生的第一次自助旅行是去西安,游完了大雁塔、兵马俑、华清池等后,夜爬华山,还徒手挑战了华山第一险的“长空栈道。”
西安之旅,华山之行让我突破了内心的恐惧,从此走上了一条为看世界,永不停止脚步的旅行之路。
人总有很多走不出去的理由和借口,不安全、语言不通、怕麻烦等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缺乏面对未知的勇气。
而人的勇气也是通过旅行一点点增加的。
记得我在斯里兰卡机场候机时,看到一群群身着各种沙丽制服的空姐,令人赏心悦目。有一个着蓝色沙丽的空姐走过,她身材窈窕,风情万种,走起路来飘飘若仙,哇,这不是小时候看《西游记》中的神仙姐姐吗?我赶紧拿起相机,想拍一张,她却已飘过。要不要追上去拍一张啊?被人拒绝了怎么办啊?纠结中,沙丽美女早已消失。
后来,我去的地方越来越多,胆子也越练越大,才发现和陌生人互动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在伊朗旅行时,我一路拍了很多波斯美女的照片。要知道,伊朗女子可都是穆斯林啊,N次尝试中,只被拒绝了一次。
在伊斯法汗伊玛目广场,一群伊朗女人在草坪上抽水烟,“沙朗“,””我用波斯语和她们打招呼,她们很热情地邀请我坐下来抽水烟,还要求和我合影。想象一下,一个陌生外国男子坐在一群伊朗女人中间抽水烟的场景。
是旅行让人增添了勇气和更Open。
2.旅行=应变
李欣频认为,她在旅行时所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应变”,这些应变经验才是她最宝贵的工作与人生资产,是读再多书、看再多电影都没法给她的。
相对于跟团游,自由行能很好地锻炼人的应变能力。不管你准备有多充分,攻略有多详细,旅途中总有不确定性。有时是惊吓,有时是惊喜,每一次的应对都是拉大我生命弹性最好的方法。
刚开始出去旅行时,我也充满了焦虑,航班误点了怎么办?钱包掉了怎么办?自驾路上车抛锚了怎么办?遇上坏人怎么办?随着去的地方越来越多,我玩得越来越从容,学会了随遇而安,学会了放下,有的美景错过了就错过了,世界那么大,还有更多的美景在等着自己,不再耿耿于怀。
据说,经常旅行的人都会很聪明,因为旅行会刺激一个人快速去适应环境。
去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我们开车去赌场玩,据攻略说赌场附近酒店时免费的,进停车场时也没有卡。晚上回去取车时,在出口时却被横杆拦住了。莫非要缴费?我嘀咕,左右看,既没有人也没有机器收费。后面堵了一长串车,虽然没人鸣笛催促,静静的压力也让人有点心慌。
我摸出信用卡,插进去一试,杆抬起来了。扣费12美元,搞定!
拉斯维加斯对当地人是常识的东西对旅行者来说也需要快速去适应。
好一点的酒店都配有洗衣机(带烘干功能的),我手欠,拿起来就是一阵摆弄。洗衣、烘干顺利完成,So easy。我洋洋得意,不料衣服全缩水了,被妻子调侃了好久。
在美国的朋友说,不是所有衣服都能烘干的,能烘干的衣服上面有标识。
在旅行途中,勇于尝试和应对,就会越来越自信。
当人们遇到新的刺激时,就会长出新的神经元以应对新环境局势,所以越常旅行,神经元的联结就更繁密。
3.旅行=极端
年轻时,很多人在谈及自己的梦想时,都会说去“环游世界”,但直至老年,很少有人真正做到。除了前面提到的勇气和应变力是很多人缺乏的,价值观也是重要差异之一。
想要拥有更多奢侈品、大房子,还是想游遍天下?毕竟,对于某些人来说,出国玩一趟花掉几万块不如买个奢侈品更有面子,也更有满足感。
让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李欣频是怎么个极端法:
她不买房(有能力买),心中没有固定的家的概念,对她而言,所到之处就是她当时安身立命的家,整个地球就是她的生活范围。
为了看日不落(太阳一碰到地平线就弹升起,日升日落不过几秒,昨天的结束和今天的开始就在弹指间),她在挪威北角的寒风中守候。
参加美国阿拉斯加极光之旅,挑战零下50度的极寒。
去撒哈拉沙漠接受50度以上高温考验。
刚住过迪拜7星的帆船酒店,她又去印度,住了不到20元人民币的“钉子户”,旁边就是贫民窟。把她的生活触觉在大富大贫两个端点拉开,感受世界贫富悬殊如此之大,自己该做些什么?
迪拜帆船酒店速度的极端体验:旅行时间短时,别人3天的行程,她一天可以走完。或是一天换一个城市的演讲差旅。她也会每年安排一些慢旅行,比如在印度闭关21天。
她还会特意去参加当地的墓地,比如,威尼斯的墓园岛(要扫墓都得坐船),北欧的墓草坪(只露出小方块墓碑,其它都在草地下)、希腊的玻璃墓盒、西班牙的幕墙(所有墓都嵌进一面墙中)、不丹的水葬台......。
她通过当地安置死者的方式,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对死亡的看法,这些死亡仪式之地,瞬间加深了她的生命厚度。
小结:除了以上三点外,书中还有大量作者的旅行创意,让人脑洞大开,刷新了关于旅行的认知——原来旅行还可以这样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