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洒的诗絮(八十)

作者: 诺鸫竹隐 | 来源:发表于2019-06-01 05:12 被阅读2次
飘洒的诗絮(八十)

            祝英台近·晚春

            宋代: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释

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分为两股,情人分别时,各执一股为纪念。宝钗分,即夫妇离别之意。

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

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飞红:落花。

觑:细看,斜视。

飘洒的诗絮(八十)

        此词上片写行人去后的凄凉。开篇三句点明别时的节气,衬托悲苦的心情。中二句写别后的思念与由此而引起的心绪。"断肠"三句写春去花落,无人爱惜,莺声鸣啭,无人劝阻,由此而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片写盼归的急切心情。换头三句通过占卜归期的神态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中二句写梦中相思之情。末三句以怨春作结。

        这首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善于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词中侧重于描写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焦急心情,在写法上,作者舍弃了一般常用的即景抒情的手法,而是通过动作的某些细节来突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位女主人公,把刚刚插在鬓边的鲜花重新摘下来,,一瓣一瓣地从头细数,忐忑不安的心情,便跃然纸上,甚至连这位女主人公的焦急心情也活灵活现了。这是其一。其二是通过梦中的呓语来表示对春天的怨恨。这就比一般的"怨春"更加深入一层。通过梦中语,还进一步说明"花卜归期"只不过暂时取得心灵上的某种安慰,并非有确实的凭据。反过来,这"梦中又进一步烘托出盼归之情的急切。在结构上,结尾又密切照应开篇,因与情人分别时是"烟柳暗南浦"的春天,所以说"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

        这首词通过儿女之情,寄托了家国之愁。作者满腹的怨恨,却不说破。于是就可以使人用自己的想象来加以补充和发挥了。

        词中很少用典,并以浅近的口语于不经意处信笔写来,既切合女主人公的身份,又切合其声情口吻。这首词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励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这一段话说明,这首词是带有婉约词特点的。

        并且,从此词的语言形象来说,今天的我们,应该已经看到“元曲”的影子了。至少,我们约略看到了,中国文学样式嬗变的源与流…

飘洒的诗絮(八十)

  2019.6.1.己亥四月廿八

     

相关文章

  • 飘洒的诗絮(八十)

    祝英台近·晚春 宋代: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 飘洒的诗絮(八十七)

  • 飘洒的诗絮(八十八)

    宋代词人中,姜夔无疑是以“音乐全才”著称的第一人,擅自度曲,犹今之自创词曲的音乐人。 姜夔,南宋文...

  • 飘洒的诗絮 (八十九)

    词中小令,更见风致,今人读来也更上口。所以,姜夔的长调选一首代表作,就来寻蒋捷了。 蒋捷(生卒年不...

  • 飘洒的诗絮(八十六)

    学辛词本来想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压轴,但总有些意犹未尽,就以这首《丑奴儿》作为余音,大约不止绕梁三...

  • 飘洒的诗絮(八十四)

    稼轩这首词读过没?醉得有趣一一 西江月·遣兴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

  • 飘洒的诗絮(八十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 飘洒的诗絮(八十一)

    辛词豪放,却也婉约。记得余光中先生在释“猛虎在细嗅蔷薇”意时,曾以辛词为例。而从学辛词始至此,应该都属婉约...

  • 飘洒的诗絮(八十三)

    稼轩这首短调小令,容量却极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

  • 飘洒的诗絮(八十二)

    水龙吟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飘洒的诗絮(八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dn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