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简书电影
我该拿这中年危机怎么办—法国电影《将来的事》

我该拿这中年危机怎么办—法国电影《将来的事》

作者: 885695e17357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1:54 被阅读1次

法国电影《将来的事》获得2016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公众号:不流泪情书(最近进行了免费影视资源的引进,任何在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影视(包括vip)都能免费观看,画质也超高清流畅,关注后去主页输入影名即可,,,福利不谢哦,如图

曾听人说,人到中年万事休。这话似乎是来形容男人更好,对女人嘛,不妨换个字,把休换成哀,也许贴切些吧。

所谓中年,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归入空乏、冷淡、疲惫、单调……。事业难以冲得更高,还有可能已经开始下坡了;配偶间早已厌倦了彼此,只是出于依赖成性而不离弃,但也不得不防中年出轨的集中现象;子女还未成熟,难免不相互斗气,牵挂、担忧总不够;父母老矣,沟通有障碍,无法取得彼此的理解与谅解,他们还病痛不断,少不了三天两头去医院,跟着陪跑、交费、侍于左右,到头来不幸的事仍旧会发生。这些常态化的事情,总能在某些人的中年期里出现,女人感受更强烈,危机重重,没有了安全感,因为女人相比男人似乎衰老得更明显,不稍加注意,就会成一张枯树皮般的脸,任凭谁也不会喜欢这样一张脸,少了对人的吸引力,还有什么安全保障。

中年危机发生在我们普通人身上承受起来都非常困难,简直是不堪生活的重压一般,所以变得古怪,脾气恶劣,不近人情,令家人生畏,或躲避或对抗,总之,搞得生活处处充满了矛盾,生存空间更加堪忧。我们普通人对生活的理解总是容易表面化,理解不透也预想不到,所以危机突然而至时,会失控,出现上面这些精神问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如果这些危机发生在一个哲学教授身上,会怎样呢?

哲学,形而上的事物,探讨的是人间的真理,想透世间万物的深义,学这样儿的东西应该说对生活的理解比我们常人更深更透彻吧。所以,当娜塔莉这位哲学教授遇到一系列生活的变故时,也即她深度中年期时,她是怎样的状态与态度呢?

先来说说她都遭遇到了什么吧。

在一个下午突然从丈夫海因茨口中听到他已爱上别人的消息。虽然海因茨向妻子主动坦白是因为已经发现他出轨了的女儿要求他这样做的,但是同为大学教授的海因茨何尝不早就想这样做了,追求自己幸福的新生活去,不违背内心的活着。娜塔莉的反应说明她之前真的就一点没有察觉,一直沉浸在将会永远这样相依相伴下去的预想模式中。全剧里,于姨有两段表演得最好,其中一段就是此处。她把那种惊讶、悲伤深深压抑住了,但眼神里却满是幻灭,然后气自己真愚蠢,还以为丈夫一直爱着自己。短短几分钟,几句话而已,表演得内敛、克制,也很彻底地流露了失望与愤怒。不愧是哲学教授会有的反应,对即成的背叛感到愤怒,却也只好接受,这不就是人性的丑陋么,我还能说什么呢?

独居的母亲因精神障碍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娜塔莉无法分身全心照顾与陪伴,只好将母亲送去养老院,固执的老太太明显是不乐意的。一个曾经十分漂亮的女模特,性格大概也倔强过,本不能接受自己衰老变丑,没有吸引人的魅力了,更不要说还要承受与面对自己将要入土的事实。娜塔莉已经受够了母亲的不断自作,与儿子一同将母亲送去养老院,从那里出来时,她对儿子唠叨着自己的伤心与无奈,这一段是全剧里表演得最好的另一处。她欲哭无泪,悲凉又自责的情绪不经流露而出。中年期事业的瓶颈,丈夫的离弃,都让娜塔莉难受不已,再看着母亲的衰老,其与自我的抗争,都深深触动着她敏感的哲学神经吧。

事业的瓶颈,突出表现在她的系列著作上,出版社因前版销量不好而要求改版,改的新版她非常排斥,而最后出版社是直接决定不予出版了。然后在与得意学生法比安的一次随谈中,法比安直接对她中产阶级的无忧生活提出了质疑,认为她的哲学性已经没有锋芒,而只是沉浸在个人的舒适又既定的生活中,显然暗示她的哲学思想已不再是他所追随与认同的。

有一段剧情,她与即将分离的丈夫最后一次去海边小屋渡暑假,那处居所是丈夫的父母留给他的,他们在婚后一起去那里度过了所有的假期,对那里有着长达二十多年的感情。娜塔莉亲自在屋子四周打造了花园,无数的假期时光都是她带着孩子们在海边愉快地消磨掉的。当她清楚是最后一次返回那里时,哀伤的心情可想而知。她决绝地收拾自己所有的衣物,无情地回击丈夫认为她反应过度的质问,一副虽很舍不得这里的一切,但仍是要与之断决的态度与决心,不理会丈夫认为她以后仍旧可以跟孩子再来的想法。

当海因茨开车送她去车站时,一路上她无言地望着窗外沿途的海岸风景,眼里满是哀伤,大概那时候她想到的是曾经二十多年在这里曾经的一切的美好,如今却要与之告别,只能永远留在回忆里,甚至都不想再回忆了,矛盾的心理,及对人生走到这一步的悲凉而心酸不已。

母亲的突然离世使得娜塔莉的内心空出了一大截,在悲伤的同时,她立刻感到的是茫然,于是为母亲念悼念词时,她选择的是一段哲学著作里的文字,里面提到的是对神灵的质疑,同时也是对造物主的存在的期望。存在与不存在的讨论,一直也是哲学的议题,但是哲学有一种本质,便是质疑与探索,而且永不会停歇。当娜塔莉坐在公交车上,一路感伤并流泪时,画外仍是回响着她念那段文字的声音,突然她看见车窗外马路边,海因茨正被新欢挽着胳臂边走边愉快地谈论着什么,娜塔莉竟破涕为笑了,有种再高深的哲学也抵不过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所带来的幡然醒悟之感。那时大概娜塔莉感受到的是,原来自己还在自悲自怜时,人家早已开展起了美好的新生活,一切都如云淡风轻,多么经不得承受呀,你的悲伤根本不值得。突然间,她轻松了不少,因为不必再悲伤了。

娜塔莉终于决定要开始步入新的生活阶段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的生活,如她对法比安所说的,孩子们长大离开了,丈夫抛弃了她,母亲也死了,这种自由感,从未体验过。于是她去到法比安在山区里的住所,与一群热爱并研究哲学的年轻人们短暂的相处几天。在这些激进的哲学后起之秀的面前,娜塔莉显得很平和,她根本不参与他们的激进讨论,而更愿意旁观,或是跟那只母亲遗留的黑猫斗智斗勇。年轻人不能明白一个资深的哲学教授怎么回对这些议题没有反应,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她在最近都经历的一切,没有意识到,她除了是一个资深的哲学教授,也同时是一个资深的中年人了。

一年后,娜塔莉的女儿生了孩子,她做姥姥了,这之后的生活仿佛又在发生转折。她仍活跃在教学课堂上,教授哲学知识给学生,希望他们成为有自己思想的人。还非常享受姥姥这个身份,与自己的孩子们仍十分亲近。她没有从一年前的系列伤心与挫败事件中消沉下去,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将来的生活方式,便是她在课堂上讲给学生的“自给自足的状态”,想象的魔力使人产生纯粹的快乐,构建真实的慰藉,而非肉体上的。就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一种精神上充分得到满足时的快乐生活,同时将与亲人间的感情构筑加深心灵与精神的充溢,不消沉,而是积极的面对及参与到生活中去,也不过另类的生活,并不淡化现实感,不像法比安式的连圣诞节这样的重大家庭节日也十漠然,而是非常积极的将孩子们召唤到家里来一起充分享受节日的快乐。

她是哲学教授,思想与精神的层次很高,可以在哲学知识里探索到自己认同的真理,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经历了中年危机中的系列挫伤后,又自信而从容地开始下一段自由的人生。她脱离出危机的悲凉,活得积极、充实时,面对前夫流露的是彻底的丢弃,没有一丝留恋,对圣诞夜突然造访的前夫没有多余的话,像对待一个关系平常的故人,草草将他打发走,不想他影响到自己给孩子们做圣诞大餐,并将仍在前夫手中的房门钥匙果断地索要了回来。看上去,她对前夫十分决绝,不念旧情,只当是个普通的故人而已,但对孩子们却十分亲近。电影的最后,她将小外孙抱在怀里轻轻为他唱着儿歌,疼爱之情流露无遗,那是母性的复燃。说到底,她最终找到了两种事物来填充她未来的生活,那便是哲学及亲情,两者不可或缺。

这并不是一部深刻的电影,没有多少深层的意象展示,它只是一部描写一个女人如何经历了中年危机后找到将来如何生活下去的方式的电影。虽说内核并不算深刻,但是女主角经历的过程及她发生的转变,展现得很有层次与深度,要看两遍以上才能理解。

于姨做女主的电影似乎总是比较有品质的保证,这一部《将来的事》也是她去年的作品,与那部《她》齐名,反响都非常好,要说感受到的启发,很显然这部《将来的事》是超越了那部《她》的。于姨将娜塔莉也演得到位极了,与米歇尔那个角色不相上下,她无论演什么都很有风格,感觉贴切极了。

娜塔莉这个人物给我的印象真是深极了,而剧情里让我印象极深的是法比安质疑娜塔莉的生活方式的那一段。师徒俩坐在草坡的餐桌边,法比安正要吃早餐,娜塔莉谈到他读的哲学书过于杂乱了,于是法比安不以为然地说他现在对哲学研究的领域不是娜塔莉的教学重心,然后关于法比安所探索的问题,自然转移到娜塔莉目前的生活方式上去了。谈话中,师徒俩产生了分歧。娜塔莉显然受伤了,抱着黑猫在床上偷偷一个人哭泣。这场戏很有代表性,因为法比安探索的问题是:行为与思想间的问题。娜塔莉立刻警觉到法比安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于是说自己向来坚持思想与行为的合一,但法比安之后说的话表明他并不这么认为。事实上法比安的潜台词是,他认为哲学精神就应该要展现出思想上的大胆,不应该禁锢在自己的阶层里,大概他认为娜塔莉表面上是哲学教授,看许多哲学书,但骨子里并无哲学的精神,而只在乎自己的身份与行为是否让自己感到舒服。事实上,娜塔莉自己可能也已经感觉到了,不免有种难言的不安与羞愧,于是她紧紧抱着那只黑猫哭泣,很讽刺的是,她曾经公开表明自己对猫过敏,收养母亲遗留的这只猫十分无奈,而事实上她对猫是又亲又抱,哪有过敏的症状。

大概娜塔莉与法比安发生分歧之后自己也开始反思起来了。思想与行为的一致,谈何容易?这根本就是人们害怕碰触的一个议题。为什么娜塔莉不再像一个哲学的斗士了,那些年轻人不能理解这件事情,而娜塔莉给出的回答是,因为老了所以自己已经不属于激进派了,但曾经自己也是一个革命主义者,她曾加入过共产党,经历了一些事情,但是现在她不再这样做了。为什么?这难道不是岁月的刀剑把她的棱角都削平了的结果吗?人到中年之后,你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或者说你能够想得最多的是什么?这一副身驱还能承受得住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不到中年,你是不会想的。

危机是什么?危机就是突然间一切即成的事物全都在发生改变,变得你已经不认识,不能掌握了,就是这样而已。解决的办法是什么?我能想到的,就是抓住一切你还能抓得住的,值得抓住的事物,倍加珍惜,让它们支撑着自己继续活下去,仅此而已。

娜塔莉面对着学生送给她的鲜花,细细观赏、品味,大概她意识到生活的美好仍如这束鲜花一般,虽是孤独一人,但仍是有能力体验到美好的事物

娜塔莉一个人在法比安于山区的居所的后山里漫步,来到一处平坦的地势,看远方辽阔的群山,心满意足地回身到草丛里斜躺下开始读一本书。她体验到的大概是原来自然与精神世界的交融是这般美好。这些体验都在为她消融掉之前的悲伤起到促进作用。

娜塔莉总是书不离书,这是支撑她开始新生活的重要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该拿这中年危机怎么办—法国电影《将来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gd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