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昨天,本期砍柴写作营第一期的课程已经基本结束。
回顾一下这段时间的课程,由于时间关系,很多都没有认真去理解,所以只能是达到一个一知半解的程度。
这个程度是什么状态?
用昨天一位小伙伴的话说:感觉学了不少东西,反而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下笔了!
真是这个样子。好比初探哲学的概念:
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这个问题,在你没问我的时候,你仿佛懂了;而当我给你解释完之后,你反而不懂了。
我想这是观念和认知在更替,所以新旧的理解在冲突、内心在迷惑;再认真思考和理解之后,一定会有所改观的。
昨天是丹尼尔老师针对小伙伴提问的答疑时间。
我的问题是:
在头条写历史,是写人物好、还是写事件好;是写观点好,还是写故事好。
丹尼尔老师的回答是:
第一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找到自己擅长的就好。
第二个问题,一般来讲,故事要比观点好一点。
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是我问得比较随意了,无论在哪里,都得按照自己擅长的去发展。
好比曾国藩,既然笨,就按笨的方法来,做到“善拙”,做好了就是学问。
问题是我比曾国藩还笨!
开玩笑了啊!窝哪有曾国藩笨呢?他七次才考中秀才,我可从没有这种经历;考三次如果不过,我早泄气了!
还是说正经的吧,第二个问题,其实正是我这几天在思考的问题。
把历史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是不是会有读者很喜欢?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明朝那些事儿》,应该大家都有看过,那种讲历史的形式,当时都是会觉得眼前一亮。
起码我是这样,捧着手机不肯松手,七天时间连续啃完了才觉得过瘾;搞得手腕到现在都不能端手机,超过十分钟就疼。
我想,这个例子应该已经给我指出了一个方向:讲故事,讲别人能看得懂的故事。
人们永远不会拒绝故事,就看讲故事的人是否会用心去讲。
没有故事,酒都会少卖很多。
说到这里,截止目前、本次写作营到底学到了什么?
抱歉!别问我,我不会总结。
不是说老师讲得不好或者没用,而是自己的理解还不到位,或者是有些东西虽然理解了,但是还暂时无法应用。
我喜欢说实话:老师讲的很多“点”,对于我来说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只可惜资质鲁钝,目前仅仅是开了,还没有“通”。
人物稿作业,昨天、前天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写的,碎片时间利用),算是交了初稿,收到了弋一老师的认真点评和建议。
想上稿吗?肯定想。
不过这篇没抱什么希望,只是想把稿子交上去,听听老师对于自己的建议,这是实话。
上稿只能代表这一篇可以过关,而建议将是一生受用的。
争取吧:能上则上,不能上,就是一个锻炼、学习的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