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的文章,是小团队内的实务讨论稿,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交流与讨论。其中多是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体会,必然存在许多错误或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一、基本要素
今天我们讨论物料的包装问题。仓库中的货物,从包装的角度说,大概可以分为裸装货物、散装货物和包装货物:裸装货物就是完全没有包装的;散装货物一般有一个基本包装,但还需要按实际需要的数量重新包装;包装货物就是自身有包装,不需要重新包装的。
包装本身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对仓库现场的操作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讨论,还是从最本源的地方出发,即货物为什么要包装,进行包装的目的何在?
这个问题我们深究不来,简单地分析,大概有三个目的:一个是保护的目的,一个是营销的目的,再一个是方便操作的目的。
- 保护的目的,我们物流行业的人当然最熟悉。许多货物处于保护的目的,需要打木框架,或者补充填充物,虽然包装也不便宜,比起货物来,总是九牛一毛的。
说起来,在保护方面,有一种包装形式是个反例,就是外包装使用纸箱,内层使用塑料袋的形式。为什么是个反例呢?想象一下我们的开箱操作:用刀子划开纸箱中间的胶带,然后才能打开箱子——这一刀下去,必须要非常小心,非常精准,要不然就划到了内层包装。最讨厌的是里面的货物还是液体,那一刀下去,是比较麻烦的。
另外,大家知道,现实中的操作,有时候是不用小刀的,拣货时也不方便使用,往往用笔尖捅一下,然后划出来,也容易出事。不过可能笔尖没有刀尖锋利,对固体货物,那是一捅一个破,但液体还好。
我们的建议,如果仓库中真有这样的货物,还是要争取和供应商或者客户沟通,至少在外层包装和内层包装间加一层纸垫,破损的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了。
- 营销的目的,也是容易理解的,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是不能破坏销售包装。
不过销售包装一般在内层,只要不是拆零出库,一般不会有这个问题。如果确实要直接操作销售包装的,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加缠绕膜等办法进行保护。
- 方便操作的目的,在现场的人是容易想到的,不在现场的人,却容易忽视。
举个例子来说:公司要整理资料,办公室的同事就弄来几个大型纸箱,把各种资料往里面放,都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堆得整整齐齐的,很好看。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搬呢?我们都知道,纸质物料堆叠起来是非常重的,有些纸箱塞得满满当当的,两个人都抬不动,而且为了节约面积,有些资料还要上架存储,我们处理起来就比较痛苦了。
对于工厂来说,可能许多包装上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如果有不便操作的物料,不妨尝试多沟通,一起考虑解决的办法,能从上游解决问题总是上策。所谓提高物流效率,不在宣传,而就在这些操作细节之中。
二、包装货物
仓库现场中,对货物进行包装的情况不多,比较常见的:
- 一个是零散货物出库时的包装;
- 一个是针对易破损货物的保护性包装;
- 再一个是在库内对一些散装或者加工后的物料进行包装,这已经是增值服务的内容了。
就包装这个动作来说,考虑的要素还是上面提到的:一个是照顾货物安全,一个是照顾货物观感,再一个是方便后续操作。
- 安全方面,我们要问的是,货物可能在哪个过程中受到损害?一个是运输途中,一个是操作的过程中。
运输途中的损害有几种情况,比较常见的:一个是挤压,一个是碰倒,再一个是环境要求不达标。所谓环境要求不达标,一般是指温湿度超出范围、含氧量不足,生鲜类货物比较容易有这个问题,也有对应的解决办法。
挤压和碰倒的问题,一般有填充、固定、注意大小轻重与装车顺序等几种解决办法,其中频率最高的是填充,尤其是新手包装货物,不太容易了解填充的紧要,把货往纸箱中一放,就直接封箱了。
操作过程中对货物的损害,我们上面已经举过一个开箱的例子了,不仅造成货物本身的损坏,还对其它货物造成污染。
不同属性的货物,有必要在包装时进行区分。对于工厂流水线来说,当然没有这个问题,但仓库现场是值得注意的——不同类型的的散装货物,都装在一起,当然比较省事,不过我们并不能预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操作时会不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如果造成不同东西间的相互污染,是比较麻烦的。
因此,适当的区分、箱内货物的合理码放,都是值得关注,应该制定明确标准的。
- 货物观感。对于库内包装来说,可能调整空间比较有限,因为很多现场都在重复使用废旧包装,绿色节约,但观感方面肯定不如全新的包装。值得注意的有两条,一个是标准化操作,一个是提供必要信息。
- 标准化操作,就是对于货物包装方式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比如使用什么材料,如何封箱,在哪个位置粘贴什么标签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添加填充物比较麻烦,但如果不添加,外箱容易在运输途中挤压变形。因此有一种直接把纸箱沿着四角往下撕,从而变相延长顶盖,而减少内部空间的办法。这个办法有好用的一面,也有后期容易破,而且很难看的问题,因此除非特殊情况,个人一般是禁止的。
当然,实际操作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包装形式,创意无限、花样百出,哪些通过标准化后可以推广使用,哪些需要禁止使用,都是要费些思量的。另一个标准化的例子,是哪些货物需要装箱,哪些货物不需要装箱,需要有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的目的,一个是减少操作人员的疑惑,另一个是减少收货人员的疑惑。
- 在外包装上主要提供的信息,一个是货物信息,一个是操作信息。
操作信息最为常见,例如易碎标签等,主要提供后续操作的指导,知道有哪些操作禁忌,或者指导操作人员在哪里提拉,在哪里入叉,在哪里加吊钩等。对于仓库现场,比较复杂的信息是不太容易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基本标识的粘贴。
这个问题容易被忽视,有些人可能会通过培训、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等等办法来尝试解决。我的想法,其实最紧要的,是要有比较好的现场设计,方便封箱的同时顺手拿到这些标签,然后顺手粘贴上去,顺手的事情,大家是不容易忘记的,不顺手的话,一不小心就忽略了。对于固定位置进行封箱操作的人来说,这个设计应该不难,而对于移动封箱,也可以配备专用的小推车,上面摆放好标准的操作工具,管理起来也方便一些。
货物信息方面,对于库内的加工或分装,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标准,例如名称、代码、包装日期之类。
至于出库时对零散货物的包装,由于类别众多,要提供货物信息是比较麻烦的,当然,如果是扫描出库,就可以开发标准的打印程序,执行起来会轻松很多——我们扫描装箱,一个纸箱扫描结束后,可以扫描一个特殊的代码,封箱结束的同时,箱内货物明细也同时打印出来了,直接粘贴上去就行。
- 为了方便后续操作,我们能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提供准确的操作信息,上面已经说过,另一个是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周转箱的使用。一般来说,我们使用周转箱,一开始的目的,比较常见的有两个,一个是节约包装成本,另一个目的是保护一些有特殊操作需求的货物,比如易破损货物、贵重物品、冷冻品之类。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周转箱对我们的操作也有很大帮助,大多数周转箱都有比较好的设计,方便我们搬运,或者说底部装有轮子,拉起来也省力一些。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坑的设计。
对于周转箱的挑选,尺寸很重要:要考虑箱子需要装什么货物,装满之后重量多少。没有经验的人,就一味考虑能装、要大,结果装是装进去了,后面需要两个人抬,反而给实际操作造成麻烦——两个人抬还不是问题,关键是实际操作中,不一定真会两个人去抬,而一个人搬起来很费力,事实上不仅影响效率,还对操作安全造成隐患。
以上是对仓库现场包装货物的简单讨论。
三、应对不利包装
话说回来,对于仓库现场来说,货物没包装好去祸害他人总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被不良包装所祸害,这也是我们在仓库操作中躲不开的话题。我们主要关心的几个问题:
- 一个是多重包装的操作;
- 一个是零散货物的整理;
- 再一个是易破损包装的管理。
1. 多重包装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多重包装,不是说一层纸箱外面再套一层纸箱,我们拣货时需要拆掉外层纸箱,而是说,我们拣货时不仅要拆一层纸箱,还要拆最外层的缠绕膜,还要拆纸箱外的包装带,或者要拆两层以上的纸箱。
为什么我们比较关心这个问题呢?原因有两个:
- 一个是库区环境管理问题。库区污染源其实不多,最主要的就是这些货物包装。
一般来说,拆一层纸箱还好,但包装带、缠绕膜、或者更多层的纸箱,就很容易污染拣货区,一个没整理好,就看上去很凌乱。大家可以去现场看,或者仔细回想一下,拣货区的主要污染物,是不是那些包装带、缠绕膜、小纸箱以及有些货物外面另加的普通塑料袋?
- 第二个是拣货效率问题。大家知道,拆纸箱胶带是相对容易的,操作方便时使用小刀,操作不方便时用笔尖一捅,但拆缠绕膜和包装带比较麻烦。
拆缠绕膜,一般需要小刀,要不然就手撕,很多时候为了顺手,都是直接手撕的。而手撕的效率很低,很费力,而且给操作人员造成不好的体验。拆包装带也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使用小刀,另一种办法是找到包装带的接头,用力撕开接头就行了。
不论如何,拣货时需要处理这些包装问题都是大大影响操作效率的。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怎么对付多重包装?
- 第一条思路最直接:给拣货人员配备工具,给每个库区配备环境维护人员,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减少这个问题所造成的影响。
- 第二条思路比较激进: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入库时就拆掉多重包装,最多只留一层纸箱到拣货区,问题就简单很多了,但入库效率会低一些。
大家还有没有什么其它思路?就这两个思路而言,也难说好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能第二条思路效果好一些,至少是集中处理问题,拆除包装的效率更高,而且不影响库内拣货的效率,然而条件并不总是允许,那就还需要第一条思路的配合。
多重包装的处理是库内操作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没有注意到?之后也可以多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2. 零散货物
零散货物在仓库里面也是不受欢迎的:
- 首先是操作程序更多,拣货不方便,出库时需要打包。
- 其次,零散货物不好整理,让库区看上去不够整齐划一,同时也容易有丢失、破损之类的问题。
因此,零散货物比例,或者说拆零货物的比例是影响仓库操作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本上拆零比例有多高,仓库操作成本就要增加同等比例,甚至是同等比例的1.5到两倍。而且很多客户能大概意识到这个问题,却不愿为此付费,或者为了下游使用的方便持续地提高这个比例,比较让人头疼。
零散货物需要整理:
- 一方面,我们强调收纳。也就是说,使用统一的,方便拿取的收纳工具进行整理,这样,放在货架上或者其它形式的库位上,就不容易乱,从而改善观感,提高操作效率。
同时,有些零散货物不好进行简单收纳,或者比较大,或者比较重,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边界的设定,也就是之前讲定位问题时所提到的,需要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扩散问题。
- 另一方面,我们强调预操作。也就是说,按某个基准单位进行预先包装。
例如,某种零散货物出库订单都是以十个为单位的,或者一般都超过十个,我们就可以以10个为基准把部分货物包装起来,一方面提高了拣货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犯错的可能。
当然,我们提出这个思路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仓库中的工作,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时候订单操作不过来,有时候没有订单可操作,那么,利用这些相对空闲的时间,合理安排一些预操作,就很有意义了。
3. 易破损包装
易破损包装的管理还是比较麻烦的,因为破损不仅导致货物的损失,还可能造成仓库的污染。
常见的易破损包装有几种情况:
- 一种包装物本身属性特殊,比如说玻璃包装;
- 一种是包装不恰当,比如用纸箱装重货,或者异形货物;
- 还有一种纯粹是上游包装时偷工减料,侧边胶带长度不够或者该拉横向胶带的没有拉,比如有些纸箱底部密封强度不够,在搬运过程中漏底。
我们的策略:
-
首先是尝试把问题解决在仓库之外,通过沟通解决上游包装上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批次的货物包装挺好,有些批次就容易有纸箱漏底的问题,这是比较让人头疼的,如果通过沟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不用在操作时分心了。
-
其次的办法,是在货物包装外侧添加保护措施。例如对于玻璃包装的货物,在托盘上运输时一般都会增加缠绕膜,如果长途运输,则会在外围打木框架。
-
再次,是合理安排存储位置,并尽量减少搬动操作。至于如何才是合理,恐怕也不容易有标准的答案,还需取决于现场的具体情况。
当然,现实中的情况非常多,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一时不容易想到妥善的处理办法。
比方说,瓷器的处理就比较麻烦,一方面脆,一方面重,往往价值不高,上游供应商一般也只使用纸箱进行简单包装,而这些纸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容易破损。因此,我们在存储、分拣和下游配送的过程中就不太好处理。
又比如说一种叫豆皮的食材,属性很脆,价值不高,包装简单,碎掉之后就没法使用了,如果配送过程中不用中转,还可以运输,如果加一个装卸过程,就很容易变成粉末。目前来说,暂时无法进行特别远程的配送。
但这都不妨碍我们注意到易破碎包装这个问题,随时留心,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我们对物料包装问题的大概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