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与同时期的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生性正直倔强,为人坦荡磊落,虽一生历经宦海波澜,屡遭厄境,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积极抨击黑暗时政的同时,在蒙冤受屈的贬谪生涯中展现出少有的高风亮节。
黄庭坚自小聪颖,悟性极高,他六岁所作的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就是明证。难怪后来苏轼曾极力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赞誉说“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之重。
黄庭坚是难得的全才,诗词书画都造诣了得,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对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发展,他更是宗师级的领袖,功不可没。他和陈师道、陈与义三人奉杜甫为师,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主张用字精确锤炼,重视句法,讲究章法,追求自然平淡,无斧齿凿痕的说理效果和艺术特色。
甚至,一些学者认为,他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苏轼。
为此,我认真研读了他的多首诗作,遗憾的是,我居然无法与他产生共鸣。除了上面介绍的六岁时的作品和那首《寄黄几复》里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外,佳作寥寥。只觉得里面有太多的典故堆砌,再就是枯燥乏味的所谓说理。诗意的抒情、迷人的意境消失殆尽。这难道是明朝文学家陈子龙之所以说“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的原因之一?
难道唐朝的云雨风雪格外壮观浩荡?莫非长安的那片夜月特别能孕育诗情?
我,不知道答案。
我惟一知道的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街市是如此热闹繁华,商业气息是那样的炽热浓厚,歌乐管弦是何等的柔靡婉转。
甚至,如今我坐在这儿,仿佛还能听到当年街头小贩的吆喝声、车马行进的轱辘声以及妙龄女郎站在店铺前指指点点的窃窃私语声......这样愣怔了片刻,我似乎突然找到了点眉目。
商业的发达,势必引发对金钱的渴望,对奢靡生活的追求,结果自然造成世俗人心的平庸、自私和贪婪。
于是,激情和才思枯衰竭了,清醇和高迈遁形了,优雅和高贵消失了,剩下的全是赤裸裸的眼前享受、放纵或者苟且。
诗在哪里?
诗早就遁身去了远方。
就像今天我们所处的世道,四周都是奔逐势利的匆匆脚步以及被金钱灼热了的布满血丝的通红双眼,哪里还会有诗的影子?
黄庭坚等人想重新撑起宋诗的门面,继续创造伟大,可惜伟大不能复制,唐诗的恢弘气韵无法复制。于是他们只好在文字、句法和章法上玩弄技巧,希冀另辟蹊径,结果最终不可避免地落入生硬艰涩的境地。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对于黄庭坚的诗作以及其它宋诗,我涉猎甚少,难免有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之嫌。好在下卷以宋词评析为主,那,接下来我们还是分析他的词作。
念奴娇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西长江边上。张宽夫:作者友人,生平不详。金荷:金质莲花杯。修眉新绿:此处形容山色如同美女新画的青黛眉毛。桂影扶疏:月宫中的桂花树身影斑驳。姮娥:嫦娥。醽醁(líng lù):酒名。湖南衡阳县东二十里有酃湖,其水湛然绿色,取以酿酒,甘美,名酃渌,又名醽醁。属(zhǔ ):劝酒。老子:老夫,作者自指。孙郎:即序中之客孙彦立。坐来:马上。霜竹:指笛子。
词意:
雨后初晴,秋空明净如洗,山峰碧绿如染,更有一截彩虹隐约挂在天边。谁说桂影繁密婆娑就影响了今晚的月色清辉?青天万里,嫦娥何在?她正驾驶一轮月盘,在夜空驰骋。月光清寒、斑驳,却难掩醽醁酒的晶莹澄澈,怎不让人贪恋垂涎?
此刻有些薄凉,我却愉悦地和一群少年在张家林木繁密的小园幽径上徜徉游冶。离家万里,难得今宵适意,让我们斟满酒杯一起开怀畅饮。老夫这一生,天南海北,最喜欢的是临风听笛。孙郎听后,微微一笑,随即吹起了一段悠扬动听的笛音。
得益于文彦博、苏轼等人的提携举荐,黄庭坚入仕之初较为顺利,三十岁出头就做了校书郎,负责《神宗实录》的编撰工作。书成有功后还被外放到宣城做了几年知州。
但由于朝廷奸邪污谗,他于1094年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那些攻击他的人以为那是好地方,继续想方设法罗织罪名,最终以所谓的亲属之嫌,将他改移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
然而,黄庭坚好像事不关己一般,对贬谪一事毫不介意,表现出一如既往的从容和洒脱,这让当地的文人士子叹服之余仰慕不已,都视与他结交为幸事。
这首《念奴娇》,就是他带着亲属夜访张宽夫,在张家林园,就着一片月色,一阵笛声,对酒当歌的抒怀作品。
这首词,笔墨酣畅,气象壮阔,格调雄浑,展示出词人面对厄境时那种旷达、倔强的个性胸怀,体现了他处变不惊、不为荣辱沉浮挂碍的人生态度,字里行间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尤其“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三句更显得激越铿锵,将作者的无畏无惧之态、傲岸不羁之气凸显得淋漓尽致。
难怪他不无得意地自诩“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了。
我则以为差足继武,勉强可与之一比而已。毕竟俩人不是一个等级。不过,身处磨难仍能傲啸如此豪情壮语,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就凭这点,黄山谷已然是超凡绝尘、卓然独立的人中精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