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本氛围“悲”?“喜”?……
题解:每逢“佳节”倍“思亲”!
no 1.“佳节”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只能是“节”,本应谈不上“佳节”。我之所以“提升”为“佳节”是因为我们当地的习俗中这一天很隆重:无论你身居何处,整个家族都会聚集一堂以祭祀离世亲人,这是亲情的交集、这是最美的相遇。当然,我们本家六哥弟也只有这个日子才会协商要不要一起祭祀。所以,索性我就叫“佳节”,但是还是用上双引号。
no2.“思亲” 中秋、春节等节日的“思亲”大多是期待远方家人的回归,是有期望的等待。然而,在这个“清明”里除了对远方亲人的等待,还有对那被一寸薄土阴阳相隔的亲人的“思亲”。
或许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还好,一直以来,我是一个性情中人,也算比较懂得珍惜。但,世间就是那么的矛盾——你越懂得珍惜,就会越感受到痛,越感受到思亲。
又或许人到中年不中用、眼泪不值钱的缘故吧,今年我无比的不争气。
父亲是2014年8月29日离开我们的,我们每年的正月初二都会去坟前祭拜他。清扫清扫坟前杂物,给老人家上上香……以示他未曾离开我们,我们每年都在一起开心过年。
每每此时,心里虽然难受,但也算看得开生老病死,终归并未为此落泪,毕竟这是过年、是个美好的节日。
今年(2022年)的春节祭拜与往年不同,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我们得准备春节间赶赴重庆。所以,从往常的初二提前到了初一。
今年的这个祭拜很特别,特别的心痛。我和母亲不约而同痛哭了一场,她发出巨大的哭声,而我只是能听到的抽泣。真是给一个好年带来不好的开头。
人们常说离世的亲人有一个使命——会保佑在世亲人平平安安。可是,我的父亲……又或许他在那方也无能无力。我们全家都意识到——他将“带走”我们深深牵挂着的、眷恋着的、与病魔抗争一年多的大姐。
联想如此,哪能不心痛,哪能不痛哭……
农历2022年正月除五夜三点,我可怜的大姐终于找到了我们的父亲,也终于摆脱了病痛的折磨。我们又永远被一层薄土阴阳相隔,
清明了,我不知道那方习俗,是否像我这里的隆重“佳节”,是否可以给她赋予一些寄托。
真是人到中年不中用,今年我无比害怕清明的到来,无比害怕。在大姐离世的一个月里,我几乎生病,夜里几乎闭上眼就能看到什么——看到了我们曾经的童年,看到了我们受苦受难的岁月,也看到了姐姐为我们弟妹们付出的一切……
对,我得“争气”,我不能太懦弱。姐夫是大好人,是我心里最好的姐夫、丈夫和父亲。遗憾的是,姐姐离世那么久,我无数次调出了电话号码,但没有勇气拨通一次,因为我们的情太深太深,因为我们共同的痛或许再也无法消失。
不是没有话讲,而是有太多伤痛的话刺痛彼此。就这样吧,等待一切的痛慢慢变淡。
此时此刻,我无法叫停时光的流逝,清明还是“强行”到来。
我并未主动邀约弟弟们,因为我又不争气地伤心了,甚至于已经胃痛三天没有正常饮食。此时已临近早晨十点,我也无力起床。我只能告诉他们:辛苦你们先准备吧,我下午再到老家,两点统一祭拜,今天内能弄好就行。
对,能弄好就行。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也没有一个好的情绪,我还是稍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