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孩子观看张艺谋的电影《影》,观至影子与杨苍对战时,孩子惯性地发问:“妈妈,影子会死吗?最后活着的是谁?”我略一思索:“看不懂,你说呢?”孩子说:“最后活着的应该是影子,电影的名字告诉我们电影的主角是影子。”
且不说,电影的结局如何?听到女儿这样的问话,我便心中窃喜:女儿成长过程中,有明显的十万个为什么时期,有处处与人作对的叛逆期,有凡事都能独立思考的青春期。而这一切,可能要归功于,她小时候对脑筋急转弯的热爱。
脑筋急转弯作为一种巧妙的语言现象,一种常见的智力游戏,其特点是帮助孩子突破惯性思维。看下面的例子:
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答:保持呼吸,不要断气。
为什么刚出生的小孩只有一只左眼睛?
答:人本来就只有一只左眼睛。
鸡蛋壳有什么用处?
答:用来包蛋清和蛋黄。
你能做,我能做,大家都能做:一个人能做,两个人不能一起做。这是做什么?
答:做梦。
哪一个月有二十八天?
答:每个月都有二十八天。
是不是很烧脑。
《影》的故事改编自《三国·荆州》。故事架空了历史,讲的是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沛国大都督子虞被敌国战将杨苍击败,负伤之后启用了从小培养的替身镜州,为他行走在朝堂和战场。同时,沛国国君沛良与大都督子虞互相算计。做为“影子”存在的镜州,在贵族的权谋游戏中苦苦求生,为了活下去而经历种种困境和挣扎。
一个从小被秘密囚禁的小人物,能否夺回自由,他又该如何选择?这是一场关于人心、关于反转反杀的权谋之争。
杨苍的杨家刀法威力无比,无人能接三招。境州自知此去必亡,却为小艾甘愿前往。境州自叹替身作为诱饵的可悲,没想到小艾很在意他的死活。境州在与杨苍的对决中,惊人地接过三招,但境州仍不退去,拖住杨苍为田战争取时间,杨苍远望军旗被砍下方知上当,对境州痛下杀手,经过一场终极生死对决,杨苍意外地被境州杀死,城池最终被攻陷。
境州不辱使命完成绝杀任务,独自回到故乡找母亲,当他回到离开许多年的家时,发现自己的母亲已经被刺死,接着被子虞派来的蒙面人劫杀,最终被国君沛良所派来的人解救。
当影子回到沛国时,沛国国君派杀手去杀子虞,没曾想三个杀手反被子虞所杀,然后子虞伪装成杀手,抱着一个装人头的空盒子觐见大王,沛国国君不知是计,最后被子虞所杀,子虞因为之前的刀伤未愈,人又染病感觉人生快到尽头,好言劝说“影子”远走高飞,当影子从他身边走过时,子虞刚想拔刀杀了“影子”,结果影子动手更快,首先杀了子虞,并制造了假象,称沛国国君是被‘叛贼’所杀,‘叛贼’又被影子所杀。整个故事到此就算结束,影子成了都督。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对这部反转了几十次的电影,不仅是观看,欣赏,感慨,更多地则是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
其实,她在看每一部电影电视剧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与推断,并且,多数与结局相符。
小时候,孩子读了市面上能买到,网络上能找到的诸多脑筋急转弯,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厌其烦地与家长提问、回答,这或许就是孩子养成动脑与扩散性思维地原因。
以上是我育儿方面的一点切身体会,希望对你有用,不对之处,敬请留言,多多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