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早已融入了你的骨子和血肉里,让你成为了今天的你。”相信你和我一样,被灌过这样的鸡汤,相信书只要读了就行,即便忘记了,书的精髓也融进了骨血,成就今天的自己。
但是,如果有办法让我们记住每一本读过的书,说出每一本书的精髓,讲出书的优点,分析每本书对我们的影响,你愿意知道吗?当然愿意!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中告诉我们:我们和牢记每本书的精华之间都有一个读书笔记的距离。
一、信息化的今天,还需要读书笔记吗?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困惑的,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读书只要打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看,手指点点就能画出重点,随手按按就能生成书签进行分享的时代,还需要做读书笔记吗?一部手机搞定所有事情,难道不香吗?
是的,技术的发达带给我们很多便利,可是也让我们遗失了很多美好。正如我们再也体会不到“从前车马很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的浪漫一样,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忽略了这个事实:做读书笔记看起来费时费力,但从结果来看,反而是最有效率的。
相比起手机、kindle里简单的翻阅、搜索,做读书笔记能够帮助我们:
1、转变读书的目的,从随随便便地读变为有明确目的、掌握主动性地读。
2、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从囫囵吞枣变成消化吸收。
3、深入理解书中的思想,能随时拿来参考,更能磨炼原创思考,让书中的信息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结构化读书,读书笔记这样做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一书中,奥野宣之将读书结构化,分为五个步骤,即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动。而这结构化的全过程都是用“信息一元化”的同一本笔记本来记录。
在这本笔记本里,你可以记录任何信息,包括:
1、购书清单。
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书单充斥:成功人士必读的书、好爸妈必读的书、心灵成长必读的书、××速成必读……在被信息淹没的同时常常发现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读、应该读的书是什么。
奥野宣之告诉我们,读书笔记法的第一步就是用读书清单指名购书。通过广告、书籍、电视、他人推荐、随想笔记等渠道主动收集信息,列出购书清单,通过在线清单筛选,在实体店购买,感受指名购书的威力,帮助我们掌握选书的主动权,明确读书的动机和目的性。
2、摘抄+随想。
即书中所说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包括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五要素。
将做好标签和记号的内容反复读几遍,筛选出值得摘抄的内容,用O在前面做标记,一字一句保持原汁原味地抄写到笔记本上。再在后面协商自己的感想、思考和补充说明,用☆做标记。
这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读书笔记方式,除了在这本书中,我在其他的课程中也学到过类似的笔记方式。这种笔记方式要注意的地方是,刚开始对于☆(随想)的部分不要做太高的要求,可以从一句话开始,哪怕是“这段话读起来真有意思”、“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喜欢这段话”开始。重要的不是写得多好,而是开始写并且坚持写,这意味着我们开始整理自己的想法,开始磨练自己的原创思维,而坚持必定会有进步。
3、剪贴。
相比以上“写出来”的记录方式,剪报式读书笔记则简单粗暴许多。把一本书的书腰、信息卡片、书签、书里的广告等与书相关的部分减下来粘贴在笔记本里,还可以将书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复印剪下来贴在笔记本里,以方便重读。
我实践过这样的读书笔记方式,但没能坚持。原因是过于注重笔记的形式,比如剪贴的形状是否好看、粘贴的排版是否漂亮、复印的内容清晰度如何、用什么颜色的比给这些内容作标记等等,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形式而非内容上,大大降低了做笔记的效率,影响阅读本身的体验和收获。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句话,切莫因为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三、活用笔记,重塑读书生活
1、管理读书笔记本。
当你有很多本这样的“信息一元化”笔记本之后,你就可以为它们制作检索标签制作索引,养成重读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重读为思想增色,因为“在阅读读书笔记,也就是那些摘抄和评论时,有时甚至可以达到重读一遍原书的效果”。
2、写书评输出。
读书笔记是自己和书的对话,不需要别人的观点,奥野宣之的主张在做完读书笔记之后可以参考“第三方的观点”,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读书体验。而同时,我们也可以成为别人参考的“第三方观点”。
奥野宣之把读书的过程比喻成做菜,把购书清单比喻成食材,把写读书笔记比喻成洗菜切菜,那么写书评就是开火炒菜了。
创意来源于信息重组,正如我们不能赚到我们认知之外的钱一样,我们也不能在获取的信息之外产生出创意,做好笔记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从一句话的随想到一段话的评论再到一篇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起只在博客上写书评,生活在自媒体时代的我们显然有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也拥有更多的输出方式,这也反过来让我们的读书体验更美好。
奥野宣之说:“当读书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它便需要整理与收纳的技巧。”
我想,与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的道理一样,比整理与收纳的技巧更重要的同样是我们自己做读书笔记的体验以及读书笔记对我们读书生活重塑的过程。来吧,你的笔记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邀请“读书笔记”这位搭档走进我们的读书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