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起,我有了“来电恐惧症”。一个号码用十多年了,知道的人寥寥无己,就家人和几个亲近的同事,朋友知道。但一般沟通都是微信打文字,语音留言一大段一大段那种也不喜欢,重要紧急的事就语音通话或视频。一般陌生来电我是不接的,或者先复制号码,微信页面添加好友,不认识的直接不接。有标记为推销,诈骗的更不用说了,直接挂断。平时也极少点外卖,一方面是不喜欢等待的过程,及外卖送达,猛敲门的声音。另一方面就是外卖员打的电话。
最早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对于接打电话是很自然从容的事。接到朋友同学家人的电话是开心的,那会和朋友也总有聊不完的话,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分享着彼此的新鲜事,烦恼,互相倾诉、加油鼓劲,随着各自赛道,人生轨迹的不同,能聊的话题似乎越来越少。由一方的夸夸其谈,或是职场的不顺遂,或是婚姻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另一方就做个合格的倾听者,虽然不能完全共情,但做个树洞也是好的。角色互换,有一天那个“情绪稳定”的倾听者也开始遇到难题,急需一个出口宣泄自己的不开心,愤懑,毫不犹豫一个电话打过去,电话才接通就一鼓脑全倒出来,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把心里话全说出来,真舒畅,真爽,只是电话那头却异常安静,喋喋不休者还以为通话掉线了,赶紧把手机从耳边移开,一看屏幕上显示的跳动的通话时间,原来没掉线,良久电话那头传来沙哑疲惫的声音,“孩子又病了,在医院呢,孩他爸又在外地,婆婆又不帮忙……”其实后面说了什么你并没有完全听清楚,只是瞬间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有一点渐愧,人家都那样了,你没有关心就算了,还一心沉浸在自己那小小的情绪里。你们彼此似乎都有很多话要说,却又都很有默契的匆忙挂断电话。
从这以后你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联系了。有一天,开了一整天会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打开手机,有两个未接来电,是同一个人的,实际你连回电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想放空自己,静静的发呆,或是倒头呼呼大睡,迟疑下你还是把电话回拔过去了,响了好久,你都以为没人接时电话接通了,对方语气平静地说“刚才本来要和你说说话的,不过现在不用了……”就是一阵沉默后你们又愚默契地挂了电话,如释重负。后来你们都学会了成年人的世界,哪里容易二字,有些心里话只能说给自己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