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询问任何一位父母做园丁式还是木匠式,大家都可能会选择做园丁式,但是真实环境中很少有人能做到。
关于成长的悖论
爱的悖论,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早的独立,但忽略了孩子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童年依赖才能独立。
学习的悖论,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早的学习更多有用的东西,但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是在玩耍中实现的,如果想让他学会工作必须让他好好地玩耍。
混乱和无序是孩子童年的主旋律,但很多孩子还没开始演奏,就被父母粗暴地打断了。这一点我很感同身受,我总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我以为正确的事情,到点了就应该吃饭,杂乱的玩具就应该立马收集起来,男孩子不能老哭,男儿有泪不轻弹等等,所有这些做法都是想要把孩子内心的无序硬掰成有序,很容易把孩子的内心变得支离破碎,很难恢复愈合。
书中讲,正是由于孩子混乱和无序的童年,才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变化性。如果让他一味的按照父母的模式学习固定的知识,他可能学不好。这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父母的孩子考试不及格,很大的可能是砍掉了孩子玩的时间。
爱让无序成为可能
如何让孩子无序的童年成为可能呢?是父母温柔而坚定的爱。
这部分让我触动就是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类型,不能拿一个模子精雕刻。有的孩子做事情很专注,就可以一辈子从事一件事情,比如说语文课本里面的卖油翁,卖了一辈子油,练就了无人替代的本领。而有的孩子就是坐不住,喜欢琢磨,做很多小动作,这样的孩子就可以搞一些发明制造,去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比如爱迪生小时候就因为不听课被开除了,但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所以爱是孩子持续进化的保障,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养育,会帮助孩子孵化出更多的可能性。
孩子如何学习
书中介绍了边看边学、边听边学、边玩边学、还有边教边学。总结下来,父母应该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对象,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父母说的做,给孩子独立、不被打扰的时间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帮助孩子不断挖掘“为什么”背后的真相,要有价值的真陪伴而不是刷手机式的假陪伴。
希望我们每个人不做焚琴煮鹤式的木匠父母,而是做真正的园丁式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