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上有十大传世名画,它们分别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这些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你也许没听过,但你肯定见过,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曾出现在中学美术教材之上,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千里江山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87632/ecf9317b3ba66df6.jpg)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画卷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品横长1191.5厘米,纵宽51.5厘米,气势恢宏,层次丰富,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用开阔视野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不仅代表着中国美术史上青绿山水发展的高峰,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作品之中,是不可多得的传世名画。
《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笔之美,在整体的构思和细节的刻画上,都极为精巧。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连各种船只吃水深度的不同也有表现,天空中的飞鸟仅用笔轻轻一点,尽显翱翔之态,展示了青年画家严谨的生活态度和高超的艺术手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87632/2f4e14c31b7c354a.jpg)
这幅传世之作与宋徽宗赵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佶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昏君,但他在艺术方面却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其特殊地位和大力倡导,使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为了挖掘更多的美术人才,专门创办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家美术学院——翰林书画院,并亲自出任院长,仿科举考试的形式,对全国画家进行考试录入。
“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赵院长不爱江山爱丹青,在画院带了一个宫廷书画高级研修班。画院进行入学考试时,不像今天的美术高考,考石膏像或者静物写生。而是别出心裁,摘古人诗句为题,看谁的构思巧妙,出奇制胜,更有创造性。比如,如何画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香”?如何在画中展现“深山藏古寺”的“藏”?如何用画笔营造“万绿之中一点红”的意境?正是通过这样的专业考试,尽揽天下优秀画家,王希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场的。
王希孟本是文书库的小吏,不过他自幼酷爱绘画,因此在宋徽宗赵佶设立了书画院后,便积极参考,并如愿以偿地考进了书画院。
王希孟的画作,很快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他意识到,王希孟是个难能可贵的天才少年,于是将他收为高级研修班的弟子,亲自传授绘画的技法、用色等。
在宋徽宗的调教下,王希孟的画技进展神速。仅用了半年时间,他便向宋徽宗进献了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87632/576ee8e85a9a0009.jpg)
由于在画中不光描绘出了江山多娇的壮美景观,还穿插点缀了浓烈的生活气息,既显出江山恒久的寓意,又展示了宋王朝统治下的太平盛世,因此宋徽宗龙颜大悦。王希孟也因此一画成名,并得到了提拔。
不过,让人们诧异的是,王希孟却在画完这幅画不久,便在历史上消失了。后人只能从蔡京为该画的题跋上了解王希孟:“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87632/cfd517fc5d9d0953.jpg)
陈丹青在电视节目《局部》中曾这样评价王希孟:“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赋了。”
王希孟来到这个世界似乎就是为了留下这幅画卷,十八岁正是人生最美的年华,世间的混浊和苦难还不曾在他眼睛里留下痕迹,单凭着独属于翩然少年的灵气,就可以成就这纤尘不染的千里江山,即便历经千年,我们依然被那青绿山水的勃勃生机打动心灵。《千里江山图》的震撼,不到现场观赏真迹,是感受不出来的。画卷上色的石青、石绿是用珍贵的矿石研磨而成,山脚用赭色衬托,山体厚涂青绿。矿物带来宝石般的璀璨,至今还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难怪陈丹青讲到这幅画时,说自己在故宫看得“像傻子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87632/345ee7dc6cdb3c6d.jpg)
王希孟出生在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他在黄金时代只有十八岁。在最美的年华,又遇见了丹青妙手宋徽宗亲自给他调教。哪样都不少,一切都刚刚好,如此这般,才成就了这幅伟大的画卷。十八岁干的事,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按照西方的说法,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情。
在我们的印象中,能成为大师的画家都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儿,如现代的黄宾虹、 齐白石和张大千。像王希孟这样青春年少就问鼎群雄的另类,真的是上天安排的美丽意外。在《千里江山图》中,分明就是一位美少年,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就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在画出这幅作品后,王希孟就不见了。有人说,是因为天妒英才,所以他年纪轻轻就逝去了;也有人说,他耗尽毕生才华只为了这一幅画,从此再也画不出这么好的作品,所以选择淡出大家的视野;又有人说,他后来又画了一幅《千里饿殍图》,这幅画反映了民间的疾苦,致使宋徽宗大怒,将其赐死;还有人说,他一生挚爱着他的画作,画作完成后他也就归隐于他的画作之中,也许你现在在画里看到的渔夫就是王希孟。
我个人宁愿相信最后一种说法,他并没有离开我们,他只是归隐于他的作品中了,用他自己的方式来永久地陪伴自己的心血。事情的真相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掩埋,王希孟的踪影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是他精妙绝伦的画技,还是他为国为民的情怀,都值得历史铭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87632/a6dacdc17337700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