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泛乐悦读|国学文化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

泛乐悦读|国学文化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

作者: 枫无叶A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7:00 被阅读22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与地,它们不用仁来对待一切,它们把世间的一切万物都当成为用以祭祀的干草束成的狗,圣人也不用仁来对待一切,它们把百姓作为用以祭祀的干草束成的狗。天地之间,不就算是一个巨大的风箱一样吗?中间空虚,而中间的风也不可穷尽,越鼓动,风也就越多。越是见多识广,发展智慧,越能体会到自己的无能和渺小,最后无路可走,不如守住自己的内心守住虚静。

    天与地,是道所生出的东西,是有,是从无变化而来,而道德经之中,老子表明了自己思想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可以看得出来,老子在将道德仁义礼做了一个先后的次序排名,认为道是第一位的,之后才是德,而其后才是仁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老子

    所以对于天地来说,想要用这种仁爱的态度来对待万事万物,自然也是不合实际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的生发孕育和慢慢消解逝去都是自然的自然规律,而对于人来说,其中包含了对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利益有着千种万种的联系。

    世间的一切事情,总是有好有坏,可能风调雨顺也可能天灾人祸,而其中的事情在天地看起来,百年兴衰也只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已。天地的广博和宏大,他的生命周期是极为长久的,而对于人类来说,自己的生命周期却也只有百年左右。

    天地对于万物的态度仁或者不仁,这是相对于人类来说明的,而天地却也不曾有仁,仁和不仁二者都不住,天地也只是在静静得看着万物发展,任由万物发展变化,这不是冷漠,而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天地根本就不以仁或不仁来对待万物,所以此处可以姑且称为不仁,而圣人也是遵循道的,他知晓天地的变化规律,作为一个圣人,所以对待百姓的态度也自然是任其自然造化,不进行任何的干预,甚至也不会在百姓的心中留有位置,甚至百姓都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圣人的存在。而天地之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风箱,越是鼓动,风是越大,这种运动可以长久不懈的做下去,甚至都没有穷尽。

    风箱的一个载体是需要一个箱子,能够承载所有风的容器,它的内部自然是空无虚无的,正是因为这种虚无的存在,才会使得这个风箱有了巨大的功用,天地之间空空荡荡,一无所有,正是这一无所有,才能造化演变各种事物出来,有了高楼,田地,交通,这极大的方便了所有的人,而文明的发展也依靠了所有的事物。

    所以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种程度之上的话,一个人,如果想要穷尽思想,见多识广,那么他就是在追逐着那些穷尽变化之后的产物,而穷尽变化之后的产物也在进行着无穷的变化和演变,如果极力得想要追逐他们,那么一定会进入到一种不可调合的路径中去,因为人类的生命周期也只有短短百年而已。

    无穷无尽的演变造化,就像是2的平方一般,从一个小处能演变无数种状态来,无数种知识,无数种物品,无数种事情和道理,如果穷尽一个人的生命,这也是不可能完全通晓的。

    如果去追逐那些末尾的事情,还不如回归本心,守好自己的大道,因为拥有了道,那么也就拥有了造化的根本,顺其自然,那么万事万物就自然会发展,守住道,那么所有的一切自然会通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泛乐悦读|国学文化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n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