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劁骟匠

作者: 泰山寒梅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18:10 被阅读28次
消失的劁骟匠

从前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养一两头猪,一来积攒农家肥上庄稼,二则充分利用粮食的废渣麸皮喂猪,一年下来多少有些收入,这在当时是农民唯一正当的收入。

生产队都养牲口,用来犁地,种地,帮人做庄稼。犍(公)牛,吊(公)驴,二(公)骡,二(公)马都要骟割去势,使它驯服,好服从人的驱使,更好地帮人干活。

牙(公)猪,乳(母)猪除少数留作种猪外,大部分都要阉割去势,它们就驯服温顺了许多,便于生长和育肥。因此,有这方面技术专长的劁骟匠在当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业,也是很吃香的一种职业。

劁骟匠这个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它不用人吆喝,但它却有明显的标志。他们往往推着自行车游村转巷,在自行车头上挑着红布条的标识,或挂着几个血淋淋的猪,羊,牛等生畜的蛋蛋。一进村,"滴铃铃"的自行车铃声按一定的节拍不停地脆响,人们就知道是劁骟匠师傅来了。

其实,劁,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按度娘的说法,劁是指猪,狗,鸡,猫等形体较小的动物的阉割去势。劁猪最常见,而劁鸡劁猫只是听说,从未见过。骟是指马,骡,驴,牛等大型体牲口的阉割去势。阉割大牲口很费事,它们的体力大,又是踢腾又是尥蹶子。事先须用绳索捆绑四肢,然后才能实施骟割。

经常来我们村子的阉匠师傅是个精瘦高个子的中年人,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一看就是那种非常干练的人。腰带上挎着皮套,里边插着各种长短大小不一的刀具,滴溜在屁股蛋上,走起路来,来回晃荡着。经过较长的接触,人们知道他姓王,家离我们这十几里的地方,也称得上是乡党。

王师傅手艺在我们方圆十几里可是响当当的好把式。他一把捉住猪娃,立马放倒膝盖一压,刀子轻轻地一划,用刀把挑出,刀子一割,一两分钟,猪吱地叫几声就没事了,除了伤口有点血红,再没向外流出几滴血。他就是这样动作神速,技艺精湛。

但村里也有个别的吝啬鬼,不愿掏这块把钱,找自己对近的大胆的年轻人,牙猪目标明显,一般没多大的难,只是太慢了,流血较多,猪可遭罪了。要是阉乳猪,难度可就大了,有的外行划开了肚皮,可总是找不着花肠(卵巢)急得满头大汗。要么把猪给整死了,要么阉割得不彻底,猪大了,又几次三番地发情跑圈子,如果正赶上催肥阶段可就麻烦了。好不容易快肥了,猪跑圈子不吃不喝,瞎折腾,几天下来,又掉膘了。

王师傅到底是专业人士,那么多年,从没出现过一例事故,在我们这一带留下了好口碑。那时阉一个牙猪一块,一个乳猪一块伍,阉乳猪较麻烦,阉后还要缝几针,当然要贵一点。有时还能揽上生产队的牛啊,驴啊,骡马大生口。阉生口的价格要比猪高出许多倍。这在当时,王师傅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有时骟牲口还可落下几个蛋蛋,这可是精致而富营养的珍品,可以改善一下伙食。难怪他的体格那么好。

周边十几个村的活全让老王给承包了,他一天几个村轮流转悠。每隔两三天,王师傅就骑着他那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嘀铃嘀铃地进村了。

村里人像见到了好久不见的老朋友,老远就迎上前去点头招呼:"王师来了。"王师傅人也和气,满脸的笑容,掏出纸烟,又是递烟又是点火,热情的不得了。

九十年代以后,集体解散,农村人农闲时都外出打工,很少有人养猪和牲口了。王师傅很久不再进村游街蹿巷了。从此再也听不到清脆的"嘀铃滴铃"声了。从此劁骟匠这个行业从农村消失了。

相关文章

  • 消失的劁骟匠

    从前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养一两头猪,一来积攒农家肥上庄稼,二则充分利用粮食的废渣麸皮喂猪,一年下来多少有些收入,这...

  • 搞笑联句

    画家贪色涉山水, 骟匠劁猪了是非。 养人的是粗米大饭, 难管的是小三情夫。

  • 匠事

    《匠事》 过往乡间多匠,木匠、铁匠、瓦匠、锔匠、茅匠、篾匠、劁猪匠、白铁匠、杀猪匠、剃头匠,...

  • 骟匠/杨光举

    1 这天,牯牛起了一个大早,他要去找骟牛匠,把那头骚犍子给骟了。 骟牛匠姓张,张家老屋人,九里人叫他张骟牛。到底他...

  • 劁猪匠

    在农村,为了增加收入,很多人家都会养家禽牲畜,其中养的最多的就是大肥猪了。所以猪在农村是很常见的。大多数人肯定很了...

  • 骟匠启蒙

    骟匠启蒙 王居明 悬案比悬棺还悬:刺破黎明的 是一把沾满人血的匕首! 风,一个隐喻,一把刀具...

  • 骟猪匠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责自负】 李洪亮是洪显村出了名的骟猪匠。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便跟着祖父上山下...

  • 祁连异闻录:殊途(三)

    劁猪匠被抬回来已经是半夜,大半个庄子的人都聚集在劁猪匠家小小的院子里,进不来的爬在墙头上看,话语声汇成一股暗流,随...

  • 呃逆病——胃中虚寒,肝气犯胃证

    陈某,男,58岁,长年摩托车出租车司机,兼劁(qiao)猪匠。5天前因劁猪在农夫家吃饭,饭菜不好,于饮酒约有...

  • 和尚、骟匠、太监

    一、兵器谱 一个从未携带过兵器的人为什么会在兵器谱上排名第二,就算想到死,三福也想不明白。 现在的三福可能真的就要...

网友评论

  • 丁_香:我父亲就会劁小猪,劁好后用白线缝伤口,用苦青篙叶泡水洗伤口。给公鸡做手术我们叫信鸡,我父亲不会,但有个女人会,她不让人看,通常是背着人做的。信过的鸡体型长得很大。😀
  • 晴耕雨读007:说起社会变迁,人们总会说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到现代的工业社会”,字里行间透出对农村的鄙视,实际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是寡滋淡味的工业社会无法比的。那时那地的人总是多才多艺,生活虽然艰难,但总是有人怀揣“四两拨千斤"的绝技。
    晴耕雨读007:@泰山寒梅 关注了,很好,对我胃口
    泰山寒梅:@晴耕雨读007 晚上好,谢谢阅读评论!
  • fe8b8118ffa6:绝活呀!
    泰山寒梅:@凡淞 谢谢!
  • 蒋光头jL94430:从行业衰退反映了现实,让人回味且接地气!
  • 安的梦:消失得好,牛们,马们,猪们,羊们再不用受这个残忍得罪了
  • 东方地秀:我们当地有个作家的老爹就是干这个的,他也曾写过这类文章。写的和你一样生动。
  • 金钗银环:生活气息。
    泰山寒梅:@金钗银环 谢谢!
  • 刘笑东: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都见过这样的场景。

    文章写的很精彩,我看得正带劲,你就收尾了,意犹未尽啊:smile:
    刘笑东:@泰山寒梅 晚上好
    泰山寒梅:@三脚猫学功夫 晚上好!
  • 云淡风轻之蓝:写的不错,是这么回事。我小时候见过。👍👍👍
  • 淡水泉:一项消失的技艺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一种念想。
  • Max的书桌:哈哈哈,这个我西府也有
    泰山寒梅:@小白龙Max 谢谢,晚上好!

本文标题:消失的劁骟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sj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