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心理散文
灵枢经正义精讲8

灵枢经正义精讲8

作者: 老黄历择吉 | 来源:发表于2023-12-31 07:11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灵枢经
九针十二原第一
8/10


原文: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


原文译文对照:

~~~~~~~~~~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人体五脏共有六腑与之搭配,六腑在经络上有对应的十二个原穴,全都分布在四肢关节处。

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所以,在四肢关节的十二原穴上行针,可以治疗五脏疾病,五脏有病应当选取这十二个原穴来针刺。

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这十二原穴,是五脏聚敛来自全身三百六十五个穴位——或说是气血会合枢纽——之精气和营养物质的入口。

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五脏若有病气,也会从这十二个原穴位置反映出来,而这些穴位,也各有其所发源的内脏。

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所以,搞明白这些原穴在常态和病态下各所应有的特性、特点,看得懂这些不同特点在诊断意义上所对应的内涵,就能确诊五脏受病情况了。

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在五脏中处于身体躯干部位之阳位(膈膜以上)、在此阳位中又处于少阴位置(最上、靠后且右大左小、右肺上中下三叶、左肺上下两叶)的脏器是肺,肺脏的病气和正气,均可从其原穴——人体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的太渊穴——出入,左手腕和右手腕上各一,人体共计2个太渊穴。

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在五脏中处于身体躯干部位的阳位(膈膜以上)、在此阳位中又处于太阳位置(居中靠前偏左)的脏器是心,心脏的病气和正气,均可从其原穴——人体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大陵穴——出入,左手腕和右手腕上各一,人体共计2个大陵穴。

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在五脏中处于身体躯干部位之阴位(膈膜以下)、在此阴位中又处于少阳位置(最上略右,右大左小)的脏器,是肝脏,肝脏的病气和正气,均可从其原穴——足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间隙之后方凹陷处的太冲穴——出入,左足和右足各一,人体共计2个太冲穴。

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在五脏中处于身体躯干部位之阴位(膈膜以下)、在此阴位中又处于至阴位置(正中之中)的脏器,是脾脏,脾脏的病气和正气,均可从其原穴——足内缘足大趾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的赤白肉际处的太白穴——出入,左足和右足各一,人体共计2个太白穴。

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在五脏中处于人体阴位(膈膜以下)、在此阴位中又处于太阴位置(最下、靠后且左右对称)的脏器,是肾脏,肾脏的病气和正气,均可从其原穴——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的太溪穴——出入,左踝和右踝区各一,人体共计2个太溪穴。

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膏区的病气和正气,均可从其原穴——上腹部前正中线的任脉上、胸剑结合部下1寸、脐上7寸处的鸠尾穴——出入,人体只有1个鸠尾穴。

      人体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被称为“膈膜”,心脏与膈膜之间的部分被称作“膏肓”,其中,心脏的心尖脂肪被称为“膏”,而心脏与膈膜之间的空腔,被称作“肓”。

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肓区的病气和正气,均可从其原穴——下腹部前正中线的任脉上,当脐中下1.5寸处的脖胦穴(气海穴)——出入,人体只有1个脖胦穴(气海穴)。

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以上这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之疾病。

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另外,凡是有腹胀证候的疾病,可取足三阳经上的腧穴刺疗;凡是有腹泻、食物不消化证候的疾病,可取足三阴经上的腧穴刺疗。

~~~~~~~~~~

(未完待续)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7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9


推荐:猴子森林8:探亲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灵枢经正义精讲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us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