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容情,法大于情,但法可变通。
韩国通过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不在少数,《熔炉》、《素媛》、《辩护人》……这些有力量的电影,通过艺术上的创作,间接影响了国家的法制完善。
我们希望看见的社会是越来越好,一部有力量的电影,可以直击人的心灵。
公元2018年7月5日,《我不是药神》全国公映,海报上的英文名是:DYING TO SURVIVE(向死而生),它的存在并不是要揭露或者批判什么,仅仅是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让我们看见法与情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这部由徐峥与宁浩再次联合监制,文牧野导演,徐峥主演的电影告诉我们:法理不外乎人情,冷酷的世界也有柔软的时候。
01药贩、病患与警察
该片取材于真实故事,却不是改编,而是通过艺术加工,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的、有人性的小社会。
陆勇,是一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患了这种病,需要服用一种昂贵的药,即使家庭条件很好,也难以承担高昂的药费,于是从2004年,他开始服用印度生产的仿制药,这种仿制药在药效相同的情况下比正版药便宜很多。
找到了仿制药的渠道,陆勇还不忘病友,将自己买仿制药的经历做成攻略分享给病友。因此,他成了病友口中的“药侠”。
电影依托“药侠”陆勇案的故事背景,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药神”的故事。
程勇是个卖印度神油的穷屌丝,家庭更是一团糟:父亲中风被他送进养老院、殴打妻子致使离婚、妻子还想带儿子移民、交不起房租店铺关门,既不是白血病患者,也不是“药神、药侠”,却因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改变了他原有的生活轨迹。
吕受益是一名白血病患者,因承担不起高昂的药费,等着用印度仿制药救命。他找到了程勇,希望通过程勇的渠道拿到国内卖四万印度卖两千的仿制药。机缘巧合,程勇从一个穷屌丝,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的中国独家代理商。
对于正版药商而言,他们投入了十几年开发、研制特效药,他们的定价是合理的。对于那些急需用药救命的白血病患者而言,高昂的药价几乎断绝了他们的活路,所以他们将程勇奉为“药神”,尽管程勇的本意是从中牟取高昂利润。
这种仿制药在官方看来是假药,警察曹斌开始介入调查,随着他的调查,他发现仿制药并不是假药,而是真的可以治病的药。他将这一发现告诉上级,上级只告诉他:这种药在国内禁用,禁用的药就是假药。
他只得继续追查仿制药的下落。当他看到被举起来那些白血病患者为了保护“药神”而一言不发,只字不言仿制药的来源,一个老太太的话让他心灵备受震撼。
02法制与人情,孰轻孰重
没有谁能枉顾法律勇闯天涯,独自成侠或成神,那只是小说里的美好愿景。
电影将法制与人情的矛盾点发挥到极致。药贩程勇,这个在警方与白血病患者之间游走的中间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犯法,是放弃生意回头是岸还是继续卖药拯救病患?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程勇承认自己:我只是为了赚钱,我不是救世主。
是代购仿制药合理还是正版高昂药价合理?是人命关天还是法大于天?是保全自己重要还是救更多人的命重要?在一波多折的贩药路上,程勇的内心经历了犹如坐过山车般的波澜。他的药神之路,终究是于法不容的。
但电影并不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贩药者通过法律制裁而改过自新的烂俗故事,它更多的是以解决病患问题的角度在与我们探讨:法理与人情、生与死、自救与救人的故事。没有过多的煽情,众多影迷看完都有同一个感受:看前半部分笑傻,看后半部分哭傻。
笑的部分是徐峥所演电影的一贯风格,从《人在囧途》开始,他的“在路上”系列一直广受好评,这次文牧野作为电影学院硕士毕业的新兴导演,也承袭了第六代电影导演的纪实风格,将现实所存在的问题公之于众。
03欢笑的背后是沉重的泪水
当我们看到《我不是药神》这个片名,以为是喜剧片时,它又给我们重重一击:笑过之后,现实还是那么沉重的。每年每日有那么多生命在我们身边流逝,我们作为一个健康的人,还有理由虚度时光吗?
这部电影结束,观影者纷纷不约而同的鼓掌,这是难得的盛况,每一句平淡的台词,毫不修饰的情节背后,都打动着我们敏感的心。
就像那个戴着口罩的老太太说:我得病十几年了,房子吃没了,子女吃垮了,求你不要再查这个药了,他卖药不是为了赚钱。这句没有过分包装,一字一言都出自肺腑的话,让人泪崩,仿佛听见此起彼伏的哭声,又仿佛看见珍贵生命的易逝。
从为了赚钱到不是为了赚钱,是程勇的义行得到了众多人的袒护。
这部电影能够过审,也代表着法制的进步。能看到这部电影,也是我们的福气。就像电影的末尾,程勇被释放,警察说:以后别碰假药了,现在正版药已经纳入国家医保了。
穷人与富人都有同等的权利生,死去太过容易且草率,如果可以,拥有健康的躯体当然是好的。如果不幸患病,那么医疗制度的完善,正在造福更多的人。
希望这部难得且有力量的电影,能让你在繁忙的工作中,停下脚步,多一点对生命的感悟,把欢乐揉进泪水里,让你在悲伤的时候也有了更加坚定且美好的愿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