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千古以来,为他惋惜的,称颂他的,大有人在,当然诋毁他的,也不在少数。或许是之后的人骨子里缺少那种英雄气概,做不到项羽的那种真性情,因此喜爱他的人更加喜爱,讨厌他的人更加讨厌。
以文言文的枯燥乏味,看到描述巨鹿之战的场景时,仍然热血沸腾。战到观战者瑟瑟发抖,无人敢仰视,各诸侯只能膝行而前,一战征服了所有人。提起他,不免牵扯到他的乌江自刎,如果说鸿门宴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但鸿门宴之后,他还有两次机会翻盘,只不过性格使然,幸运之神投向了对手的怀抱。
这一段关于项羽和刘邦的历史,只用一句话概括:项羽一路追打刘邦,刘邦一路逃,不逃了就躲起来,项羽失败一次,再也没有站起来。下面来看看这两次机会:
一、他没有保持对范增这个长者的足够信任。刘邦在彭城一战的表现,两个字:好矬!被项羽打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关键时刻,一阵大风拯救了他,不得不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项羽一路追到了荥阳,刘邦躲在了荥阳,龟缩不出。项羽断了他的粮草供给,刘邦缺吃少喝的,心里害怕,万一丢了性命,可怎么办?与其等死,不如讲和,条件是他只要荥阳以西的地盘,项羽心动了,但是范增不同意,劝服了项羽,于是持续攻打荥阳。彭城之战,项羽以3W精兵,击溃了刘邦的56W大军。依照这个形势发展,干掉刘邦是迟早的事。偏偏陈平这个品行不端的家伙,离间了范增和项羽的关系,导致范增心灰意冷,就此离开。这是鸿门宴之后,最好的机会,但是由于项羽的多疑,煮熟的鸭子飞了。
二、猪队友拖了自己的后腿。项羽和刘邦在广武涧对峙的时候,由于彭越在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草,所以项羽前去攻打彭越,临走的时候,命令曹咎,只准守城,不准交战,守住15天就够了。领导吩咐了,更何况是这么有实力的领导,你这个做手下的,当然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了,但曹咎就是这么的不听话,守了五六天,曹咎受不了对方的辱骂,热血上头,一言不合开打。项羽那边,梁地还没有攻克,听到了后面曹咎兵败的消息,立即掉头往回赶。这样来回救火,你项羽吃得消,兵卒未必吃得消,毕竟项羽只有一个。项羽士卒疲惫,粮草断绝,再打下去,所有人都要交待在这了。不得已,签订了条约,划分了地盘。项羽东归,在张良和陈平,这两个人的劝说下,刘邦背约,追击项羽,直接导致了垓下之战,项羽乌江自刎。
综观项羽、刘邦两方的情况,刘邦那边搞阴谋的人太多了,再加上刘邦本身就是个老狐狸,项羽这个不屑于阴谋诡计的热血青年,真的不是对手。项羽手下的人,在武力上,他看得上的人或许只有龙且,因为龙且在抗衡韩信被杀之后,项羽听到这个消息,《史记》写道“则恐”,《资治通鉴》写道“大惧”,通篇,只有这个地方,项羽害怕过。这说明当时龙且的战力,也是顶尖高手之列。另外还有一个项羽本家的绊脚石,项伯。这才是坑自己侄子的典范。
项羽无疑是千古无二的,他的存在,只是为了扫清大秦的铁骑,身先士卒的只能是将帅,不可能是皇帝,因此,他注定只能是让人不敢仰视的西楚霸王,而不是开创汉朝的汉高祖。
大家一直怀念的,无非是他的英雄气盖世。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武侠梦,所有武侠梦的主角,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如果项羽当时做了皇帝,那现在的炎黄子孙,会不会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再沉溺于勾心斗角,阴谋权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