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读书平台,或多或少都会依据读者的喜好而推荐阅读。奇怪的是,最近热衷于重温经典武侠小说的读书APP,这天居然跳过了我的喜好数据,推荐了这本《布鲁克林有棵树》。
虽然没去过布鲁克林,也知道这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城市,年少时玩得较好的一个伙伴,出国后就定居在布鲁克林……简介说这是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的自传式长篇小说,还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音乐剧,还获得过奥斯卡奖。噢噢!那还真不错。好吧,成功让我接受了这本推荐,这个元旦假期姑且放下武侠,换个故事频道,有机会还要再找找影视作品来看。
翻开书页,就被这幅画中的树吸引了。在房屋密集的空地夹缝中倔犟生长的一棵树,四周的绳子上挂满了晾晒的衣服或被单,虽然画面杂乱,却掩盖不了这棵树的勃勃生机。
显然,画作是依照《布鲁克林有棵树》书中描写绘出的,是小女孩弗兰茜一家在威廉斯堡格兰德街的住所。这个外来移民杂居的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环境脏乱,无论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从河中飘荡而来的刺鼻臭味,临近是垃圾回收站,并不便宜的便宜店,廉价面包房和变态老板开的糖果店……在这里生活的也都是些举止粗鲁,目不识丁的穷人。
这里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搜集破烂衣服、废旧纸张、破铜烂铁和塑料橡胶等废旧物品,他们会把捡来并整理过的废品,攒到一定数量后送到垃圾收购站换取零花钱。弗兰茜也不例外,因为辛苦换回的零花钱可以去“便宜店”、面包房、糖果店任性地消费,最令她感到快乐的是,她的腰包会渐渐鼓起来……弗兰茜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攒下的钱,就像是守护自己的梦。
在存留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年代,身为女孩的弗兰茜没有童年玩伴,没有分享喜怒哀乐的地方,更没有什么热衷的娱乐活动,不过幸好还有图书馆,她总是独自一人去图书馆。博尔赫斯说:“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如此看来,总是泡在图书馆里的弗兰茜或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喜欢阅读,对她而言,翻开一本书就是走进一个世界,孤独会暂时抛弃她,幸福也并非遥不可及。
迫于生存压力和母亲的选择,弗兰茜没能进入高中学习,早早就出外工作的她并没有放弃读书,反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自学大学课程。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走出了陪伴她成长的家庭和布鲁克林,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故事的最后,弗兰茜在即将进入密歇根大学前,又一次来到糖果店、曾经上学的小学、图书馆……在告别过往的时刻,她在窗前看见了这棵曾被焚烧干枯的树桩,又重新长出了新树。
“活下去、继续奋斗,当然更要热爱生活——要爱着生活里的一切,它馈赠的伤怀与喜悦,因为这就是生活的充实。人人皆能从中找到救赎。”
这是作者和笔下的女孩弗兰茜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方式。书中除了弗兰茜本人的倔强、自尊、自强让我动容外,外祖母玛丽的睿智远见、父亲约翰尼的细腻慈爱、母亲凯蒂的乐观坚韧、茜茜姨妈的热情博爱也都让我觉出这些人物的可贵可爱,正是有身边这些亲人的爱与给养,才让弗兰茜拥有如“天堂树”一般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动力。
左拉曾说,所谓充实的生活,就是养个孩子,栽棵树苗,写本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书名的用意也得以揭晓,这棵树指的是天堂树,是能像“天堂树”一样富有生命力的每一个人。这种树对周遭环境有着超乎寻常的适应能力,不管它的种子散落在什么地方,都影响不了它的成长,并且它还是唯一一种能从水泥地里生长出来的树。作者以此树为题,意在彰显弗兰茜一家虽历经种种磨难,却始终秉持坚韧顽强的人生态度,满怀希望的活着,她们一家人就像天堂树向着天空奋力地生长那样,始终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忱,也从未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气。如此,贫穷的生活和苦难的经历,就不仅仅是命运开的一个玩笑,更是一份馈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