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的沉浸和意象
戴望舒那首诗,我用残损的手。
他在地图上摸索每一块土地,那就是意象啊。
无论去过没去过,他真切地摸到了,才写得出来。
但凡一个高手,他都是可以这么做的。
虽然他自己不一定能说得出道理来。
他自己都不一定意识到这一点。
也多少做到了,深浅问题。
当你触摸到意象,体验和语言都是很实实在在地出现。
我们读一些作品,意象是召唤到作家眼前的。
触手可及的
就说纳博科夫那篇。雨水从落水管落下,发出咯咯的声音
这是很真切的
不需要什么修饰
他只要这么朴素的写出来
读着就能感受到
如果要形容,那个声音就很难形容
不需要,就是那么大白话写。
所谓真的假不了。
这么一句话,就很厉害了。简约而不简单。
它的情和意是什么呢?说不清的。
电线飞起来。扫烟囱的人行走在电线上。这不是观察,观察是没用的。
观察就会黯然失色,根本看不到意象。
马尔克斯的那个落到院子里的老人,是个天使。
写的是真真切切。
这不是魔幻,魔幻是没有用的。
为魔幻而魔幻,那是莫言。
艺术的真,像是一种修辞的说法。错了。它很真。
它都是自带的
没有意蕴是没有写好
几百句没有一句精确,当然是没有意蕴
我们读百年孤独,那河里的巨石,那个古代盔甲,都是可以触摸的
盔甲里有个盒子,里面有几根头发。
有没有?真真切切。
表现力感染力体现在所有这些地方
不知不觉聚集
最后一个整体的意蕴。境界不是立出来的,它是形成的。
这时候我们回头看,才发现石头也不是乱写的,盔甲也不是乱写的。
他写的时候想到这些没有呢?
不可能去想。
就像一个钢琴曲,每个音符都好,当真每个音符都反复斟酌?
那样做,它不可能好。
斟酌一定有,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沉浸状态,气韵推动着,体验带动着,这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