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喜欢感叹光阴里那些本该难忘的事儿。
一:上学
1972年的我萌童少年姐姐带我去报名上学,学费1毛钱,报名时有老师拿了10根火柴棍让我数数,不够数把手指头也用上,我少年的时候大家对读书意识没有现在那么强,基本上是帮家里做农活度过,我姐姐仅是在往学校走的路上简单教我1到10的数字和几句毛主席语录,报名也简单一会儿书就领回来了,一本数学一本语文和几本格子作业本放到棉布小书包里斜挎在肩膀上跟在姐姐身后蹦蹦跳跳地往家走。过了2天又是周一了,早上很早姐姐就催我起床送我上学校,我上一年级时姐姐早就辍学在家帮着做零工农活了,家穷兄弟姐妹多,大姐大哥就早早不读书了,哥哥去一个机械厂上班,我和弟弟继续上学。那时候我根本不懂家穷的概念,也不知道姐姐哥哥辍学打工的概念,实际上姐姐大我7岁、哥哥大我5岁他们初中没读就干活了,而我却享受着姐姐哥哥辍学后的福利在上学,现在知道了是这样想的,而以前都不知道。如今想起来姐姐带我去学校报名读书时那神采飞扬的样子比她自己去上学都高兴,好像还跟我说了要好好珍惜读书的机会,多学点知识的话。小时候父亲在一个厂里上班母亲务农,我和弟弟都是姐姐带着做家务及轻农活,哥哥跟母亲一起做重农活,好像很忙碌。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姓翁女老师,写着一手好版书,语文数学翁老师一个人兼着,平时比较严肃,翁老师每次上课那认真劲儿至今仍记忆犹新,特别是读语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犹在耳边轻轻响起,可惜那时候对读书意识不够,放学后回家都要去做农活砍柴,上课学着点没有作业第二天又去上课,课间十分钟踢毽子跳绳跳格子玩的好开心,一年级到三年级是翁老师教的语文数学课,还有音乐体育美术课,有一次音乐课老师要排国庆节期间的节目,每个班级选一二个学生课间去排练,我也在节目排练之列,老师要求同学们下午下课后留下来练习,可到了下午下课我全忘了只记得中午出门时妈妈吩咐过我放学后要一起去拔芥菜乘天气好晒晒太阳蔫了后腌咸菜,第二天早上上学被老师批评了后来就再也没去排练节目了。小学时的不经意错过后一直到老我和音乐舞蹈都无缘,不喜欢唱歌跳舞也没有音乐的节奏感。读书也是马马虎虎过得去不是特别聪明的孩子,小学时也是文化大革命后期,三年级后翁老师退下去教新的一年级,陈老师来了,她特别清秀可人、气质优雅,教书也特别认真,数学老师好像经常换着教,男同学们下课后都会捣蛋,把教室的墙壁弄个洞,凳子弄成3条腿,再后来就是74年75年反潮流斗私批修来了,我也随着搬家换了一所学校读了一年,应该是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后来终于四人帮倒台了我也重新回到老学校老班级老同学们一起上课到小学毕业。上小学的事儿就写到这里,零零碎碎的,年隔50来年记忆还是这样的清晰,实际上现在的我很健忘但少年时的许多事情反而不会忘,这就是记忆深刻少年光阴,人生轨迹方方圆圆,记住人生路上的许多陪伴,学会感恩永远。
网友评论
“好版书”应该是“板书”,个人意见,不介意。🌺🌺🌺